评论:假葡萄酒横行 市场亟待规范

时间:2012-12-24 11:17:42  阅读:962

  近日,葡萄酒造假事件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国产葡萄酒制假售假现象严重,进口葡萄酒也出现了严重的造假现象。酒类造假不仅给品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假冒伪劣葡萄酒首先造成的是葡萄酒企业品牌的诚信危机,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有必要与制假售假行为作斗争。   假酒横行 中央、地方双双采取行动   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以假冒白酒、葡萄酒为重点的酒类产品打假专项集中行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   数据显示,公安部组织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公安机关开展制售假酒案集群战役,捣毁生产、仓储、销售假冒洋河酒窝点1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9名,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贵州查获假茅台酒770多瓶,假冒商标、包装200多套,案值200多万元;湖南查扣假五粮液、水井坊、国窖1573、酒鬼内参、茅台等名酒1100多瓶,案值100余万元;上海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特大制售假红酒案,查获假冒“拉菲”等品牌红酒4000余瓶及大批假酒标识、包装材料。   而在国外,同样也免不了葡萄酒造假的丑闻。据法国《费加罗报》13日报道,“法国酒乡”勃艮第地区十大酒商之一的拉布雷国王葡萄酒贸易公司的多名高管,日前因涉嫌大规模葡萄酒造假案被警方拘留。   从长远来看,葡萄酒造假给葡萄酒业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在国内尚不规范的葡萄酒市场环境下,工信部于5月29日出台了《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规定了进入葡萄酒行业的相关标准,而一些地方部门随后也采取了规范市场的举措。   6月15日,陕西省消费者协会在西安设立了陕西第一个葡萄酒消费投诉站,消费者遇到假酒可拨打投诉热线受理,投诉站将为消费者进行追偿,同时还将对售假酒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打击。   国内葡萄酒市场的规范有赖于这些消费投诉站的建立,这一方面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对售假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将促进国内葡萄酒市场朝着有序、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造假背后谁在驱动?   其实,国内葡萄酒制假售假事件每年总会层出不穷,造假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动呢?   过去10年,拉菲身价一路狂奔,每年以30%涨幅“傲视群雄”。曾有业内人士提到,在真瓶子里面装一瓶十几块钱的酒,收购一个酒瓶子是一千块,做个假塞子,弄个假的螺丝帽套在上面,里头酒全都加上去也没有多少钱。真酒如果是1万块,中间的差价就是9千块。按照这样测算,一瓶假拉菲的利润率达到了近90%。假拉菲等假酒背后巨大的利润驱动让造假者铤而走险。   葡萄酒专栏专家赵凡表示,“假拉菲”在中国市场已经横行泛滥很久,而且根深蒂固,在利益的趋势下,无论大公司小公司都无一幸免。拉菲造假现象频频出现,国内葡萄酒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   像拉菲这样一度飚到天价的高档葡萄酒让许多投资客趋之若鹜,一些美其名曰珍藏系列的葡萄酒也让部分消费者成了“俘虏”,在商家的忽悠下,不会鉴别真假的消费者很有可能成了“ 戴罪的羔羊”。国内投资客的炒作,消费者对葡萄酒的缺乏了解,葡萄酒教育、葡萄酒文化传播普及范围的局限,葡萄酒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等等都为这个行业的暴利创造了土壤。   对于国内葡萄酒造假行为,相关法律部门已经采取行动制止并严惩。假酒只有逐渐退出市场,造假行为没有了存在的土壤,国内的葡萄酒市场才能获得良好的成长。   但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能否获得长远而健康的发展,仅仅通过制止和严惩是治标不治本,葡萄酒造假行为的杜绝还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而目前国内葡萄酒行业亟需整顿,相关法律法规及细则等更需要逐步完善。   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快消品,更涉及到文化,经济大环境只有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葡萄酒文化才能传播得更快更好更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