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葡萄酒竞争压力空前

时间:2015-03-02 18:18:29  阅读:798

    进入2015年,举步维艰的国产葡萄酒在未能穿越“寒冬”的情况下,将遭遇进口葡萄酒关税下调的冲击。这双重压力有可能将国内葡萄酒行业推入压力空前的竞争险境。

    尤其是关税归零,或将促使进口葡萄酒之虎长驱直入,加紧蚕食国内葡萄酒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

    有例为证,新西兰葡萄酒的“零关税”自2012年开始,在取消2%~4%的进口税率之后,对中国出口迅速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在华出口份额节节攀高,中国消费者也更加有兴趣购买物有所值的新西兰精品酒。

    这一情况将在世界第四大葡萄酒出口国智利和占据我国进口酒份额第二的澳大利亚身上上演。2015年智利葡萄酒进入中国实现零关税。澳大利亚也会在4年之内实现关税归零。

    值得注意的是,二者是这近两年在中国创造“逆势增长”出口记录的国家。

    进口酒关税归零或下调将打压国产葡萄酒的成本优势。可以想象的是,未来几年内,国产葡萄酒除了将遭遇进口酒关税下调和归零的阶段性冲击外,长期依赖的价格优势,将不再成为竞争王牌,这将是国产酒无法回避的竞争冲击。

    零关税之下,国产葡萄酒企业的效益空间将遭挤压。

    不同于我国把葡萄酒产业被列入轻工业,生产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税收等费用(比如10%的消费税等),欧盟很多国家将葡萄和葡萄酒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整个产业链都获得国家的补贴。即便是在葡萄酒酿造领域,在国外,葡萄酒厂、葡萄酒庄依旧属于农业产业领域,相应的税收、管理费用要低于工业产业。在出口方面,欧盟很多国家对于出口的葡萄酒产品有退税的政策。

    反观我国葡萄酒产业虽有一定补贴,不过,仅有蓬莱、宁夏等少数产区对于种植葡萄进行补贴,而且这种所谓的补贴多是一次性的,补贴数额也十分有限。

    在欧洲、澳洲、美洲等国家的葡萄酒出口到中国本都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下,零关税将更加显现进口酒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价格优势。

    欧盟普通进口葡萄酒原价差不多2欧元左右,折合人民币不超过20元,加上运费平均每瓶2元,税后的到岸成本为30元左右,加上经销商运营成本,每瓶酒售前成本约32元,成本优势本十分明显。

    随着“零关税”实施,进口酒在中国出口将砍掉运费中的交税到岸的成本。

    由此可看,国产葡萄酒价格优势本来就不能长久,现在更是靠不住。

    国产葡萄酒其他的压力来自自身,在以往同进口酒竞争的环境中,国产葡萄酒长期倚重团购渠道等灰色营销。当下,随着限制“三公消费”、“禁酒令”等政策的实施,这些不合理消费形态在逐渐破裂,并对国产葡萄酒的市场造成了很大压力。

    从调整这几年来看,由于灰色营销失效,加之没有培养起大众消费需求,国产葡萄酒部分区域进口产品比重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挤占了国内的品牌市场,进口酒大量进口、库存,以低价抛售,对产业、市场都形成了严重冲击。

    国内葡萄酒企业长期发展中积累的一些内部问题,也使得国产葡萄酒在未来竞争中压力空前。

    首先是产品个性不太突出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来国产葡萄酒在个性打造上有所进步,但路还很远。国产葡萄酒产区、企业的产品不能表现出区域的个性和特点,定不能形成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不少国产葡萄酒企业长期把产品定位在高端,这不符合产区自然条件和市场规律,在行业调整之下遭受重击。世界上主要的葡萄酒生产、消费国家,都以餐酒为主,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结构,国产葡萄酒产品要进入家庭产业才能扎实,高端市场的“蛋糕”才能真正做大。

    再者,国产葡萄酒行业长期对技术认识和尊重度不够,使得我们的产业没有支撑,没有支撑也就没有未来。虽然现在各产区都有品质不错并获得公认的产品,但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由于性价比不合理,以致我们失去市场和消费者。

    在市场推广模式上,国产葡萄酒企业的市场推广是品牌、概念、渠道为王;推广人员不懂酒,推广活动远离消费者,并且期望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故意把葡萄酒神秘化、神圣化,这样更是加大了葡萄酒与消费者的距离,也加大了我们谋局未来的压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