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等国家葡萄酒产区纷纷踏至中国布展

时间:2012-12-24 12:10:19  阅读:322

  从去年至今,法国等国外主要葡萄酒产区纷纷到厦门、青岛、成都、武汉等二线城市开展系列推广的活动。葡萄酒业研究人士、广州科通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燕平告诉记者,为了加快进入中国市场,西班牙某葡萄酒产区政府还自掏腰包邀请国内30余名中国葡萄酒代理商和销售商近日去当地考察。她认为,这些现象折射出进口葡萄酒正在加速抢滩内地市场的信号。   “进口葡萄酒目前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已经出现‘饱和’,太多资源和人进入这个行业,太多品牌和产品出现于市场,造成资源重叠和高度竞争。相对而言,内地二三线城市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内葡萄酒资深观察员方军向记者阐述。   对于二三线城市的葡萄酒市场的潜力,方军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今年3月他参与在成都举办的一个2008年份波尔多特级酒庄酒品酒会预计700人到场的会议,结果来了2000多人。   沈利华也向南都记者描述了在重庆做进口葡萄酒文化推广活动的一个场景:消费者不仅积极来品酒,不少还带走了装酒的空瓶子或包装盒留做纪念。   除了文化活动,进口酒经销商也开始加大对二三线城市销售渠道的铺设。去年年底,Lafite拉菲酒庄所在集团DBR (D om ain esBarons de Rothschild)在华独家代理权已由美夏(Sum m ergate)转至A SC接手。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拉菲希望借助A SC的全国网络布局,渗透至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这掀起了葡萄酒经销商渠道下沉的浪潮。   越来越多的外资葡萄酒品牌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将大大改写渠道商的利益分配。“不少内地葡萄酒商从我们这里拿货,50-80元左右一瓶的进口葡萄酒,回到内地市场,他们标价接近200元,据说这个价位的最好销。同样的酒,我自己在广州零售也只加价10块钱左右。”广州某大型进口葡萄酒批发商黄智起(化名)告诉南都记者,二三线城市葡萄酒市场虽不及沿海成熟,但却是利润高地。   “进军二三线城市,必定要进入商超环节,必定要有明确的标价,从而令销售链中的经销商环节价格更加透明,而经销商的获利空间也将逐步的降低。”沈利华介绍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