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成为澳葡萄酒救星?

时间:2012-12-24 11:49:15  阅读:167

澳元兑美元突破1.07,葡萄产量高达160万吨,远超过为控制产量过剩的130万吨既定目标,澳大利亚葡萄酒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困境。尽管如此,澳大利亚葡萄酒业似乎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在其最大葡萄酒出口市场英国和美国均遭遇下滑的同时,其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量却直线上升。   中国高端酒趋热   6月份,澳大利亚瓶装葡萄酒对中国市场出口额增长了32%,而对英国和美国市场却分别下跌了33%和20%。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Wine Australia)亚洲区总监Lucy Anderson表示:“中国已经成为10澳元/瓶以上的澳大利亚葡萄酒最大出口市场。每当我跟别人说起这一点,对方都会感到惊讶。”   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6月份的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对10澳元/瓶以上的澳大利亚葡萄酒进口量相当于英美两大市场的总和。而这一数字仅统计了内地市场,还未把香港市场计算在内。香港市场10澳元/瓶以上的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进口总额则超过了整个英国市场。   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增长最快的是20澳元/瓶—50澳元/瓶的澳大利亚葡萄酒,这一价位区间的产品进口量较去年6月份增长了一倍以上。这一数字的背后,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功不可没。2010年,Anderson将办公地点由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迁至中国香港,并且招聘了3名中国员工。   福斯特集团旗下奔富酒园(Penfolds)全球品牌总监Sandy Mayo表示,中国市场的需求推动了该集团旗下所有葡萄酒品牌的增长,并不仅限于奔富。“中国市场需求量在不断上升,我们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供应。不仅格兰奇(Grange)、Bin 707、Bin 389、Bin 407等核心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追捧,现在需求已经从Bin 28延伸至到整个格兰奇系列产品。”Mayo说。   今年11月,奔富酒园将在中国举办Bin 620 全球首发会,这款酒价格与奔富旗舰品牌格兰奇(Grange)相当。Mayo说:“我们以前从未在中国举办过类似的首发会,这意味着奔富市场战略的转变。”   广泛的投资热情   然而,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感兴趣的并非仅限于葡萄酒。   近日,中国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对澳大利亚全球第二大葡萄酒企业Treasury Wine的收购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虽然光明集团方面否认了此次并购,不过该集团有关人士表示,目前集团并无葡萄酒业务,但集团未来一定会发展该业务。“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光明一定会并购葡萄酒企业,且考虑的一定是海外并购。”   南澳葡萄园销售经纪公司Gaetjens Langley已经在广州开办了分支机构,以满足中国人对澳大利亚酒厂和葡萄园的投资需求。   法国里昂证券(CLSA)报告称,中国新富对于高端葡萄酒的追捧与对奢侈品的热情极为相似。报告预测,到201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在全球市场所占比例将由目前的15%升至44%。   “中国的新富精英们非常愿意为高端产品花大价钱,他们对体现其身份的消费品的无尽渴求表明市场近期并无泡沫之忧。”在香港开办分部的法国精品葡萄酒商Bordeaux Index公司负责人Sam Gleave表示,市场上仅有1%的葡萄酒可归入“投资级别”,对于大众化产品而言,影响其价格的仅有汇率因素。而对于澳大利亚葡萄酒而言,其出口市场主要基于打着“一瓶阳光”口号的低端产品。即使在中国市场,如果撇开超高端葡萄酒不谈,其葡萄酒市场的总体增长速度并不可观。   澳大利亚佳酿公司(Australian Vintage)总裁Neil McGuigan认为,中国人最青睐的是高端和入门级葡萄酒,即最贵的和最便宜的产品。McGuigan是澳大利亚“葡萄酒业2025计划”的牵头者。   巨大的市场机会   又一个出人意料的葡萄酒丰收年来临,这意味着澳大利亚葡萄酒业面临的过剩危机将至少再持续一年。这些过剩的葡萄酒将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流入市场,或者以散装酒出口到海外市场,对于澳大利亚致力于打造的高端形象极为不利。   著名投资机构高盛集团分析称,澳大利亚葡萄酒可持续需求量为1亿箱,其中约有半数为国内消费。而实际其每年产量接近1.4亿箱。但澳元的强势造成其出口困难,廉价进口酒也乘虚而入,侵吞了当地生产商数亿澳元利润。高盛集团称,由于澳元不断升值,奔富酒园母公司Treasury Wine等澳洲葡萄酒企业在美国、英国等主要市场几乎难以维持盈亏平衡。只要澳元汇率不回落,Treasury Wine的业务就不可能有起色。   McLintock认为,澳大利亚葡萄酒应当大做中国市场文章,在英美市场很难发展的高端葡萄酒恰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机会。   “我认为中国市场对于澳洲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同时也存在高风险。”Anderson认为,澳大利亚葡萄酒必须找准定位,打造形象。中国市场与西方市场不同,但它在迅速变化,中国消费者在不断成熟的同时,其消费口味也越来越西方化。要在这一市场有所斩获,时间、资金和建立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中国有55%的葡萄酒消费产生于餐馆等即饮市场,而在澳大利亚这一比例仅占15%。“中国的中产阶层,尤其是20岁—30岁的年轻消费者是澳大利亚葡萄酒销售的巨大机会所在。我们将与各葡萄酒团体形成合力,瞄准这一群体打造澳大利亚葡萄酒的高端形象。”Anderson说。   “无论中国是否能够成为澳大利亚葡萄酒的救星,其注定将成为澳大利亚葡萄酒业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McLintock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