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亚洲最具活力的葡萄酒市场之一
时间:2012-12-24 12:06:22 阅读:162
据相关报道,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亚洲等地区的多个葡萄酒市场,香港葡萄酒市场,已成为其中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 法国酒占主导 香港葡萄酒进口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是香港酒市的又一辉煌年份。这一年中,香港葡萄酒进口量较2009年增长了14.6%,达3.99万千升,相当于440万箱(9瓶/箱)。法国酒仍然占据最大份额,约为37.3%;其次是澳大利亚占16.8%;美国占12.6%;智利占9.5%。 香港仅有700万人口,目前年人均葡萄酒消费量约为5.6升,与全球葡萄酒消费量最大的卢森堡(年人均消费60升)还相差甚远,但却是亚洲人均葡萄酒消费最高的地区之一,仅次于“赌城”澳门。当然,这里长年居住的外国人及海外游客也是葡萄酒消费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但香港本地人的葡萄酒消费无疑也在显著增长。 相比之下,2010年菲律宾的葡萄酒消费量为1160万千升,较2009年增长了19.4%,虽然其人口数量为香港的13倍,但葡萄酒进口量却仅为香港的29%。 零关税的吸引 2008年2月,香港取消了葡萄酒进口关税,从原来的40%降为零,力图将香港打造成一个葡萄酒贸易与消费重地。但许多人期望葡萄酒大幅降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原因在于香港的地产与物流费用高昂,导致运营成本高居不下。 虽然取消关税并不能降低运营费用,但多数葡萄酒价格确实下降了,虽然降幅并不能与关税下降的幅度相提并论。而整个葡萄酒市场更趋于活跃,目前估计香港的葡萄酒进口商已经超过1500家,零关税吸引了更多人投身于葡萄酒行业。 市场商机无限 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香港的高端连锁超市等零售场所,均陈列着高端葡萄酒。笔者曾在西班牙最大的百货商店连锁公司Corte Ingles见过有昂贵的葡萄酒在出售,但欧洲各国的连锁超市通常只销售本国的高端酒,可能有一些会销售波尔多列级酒庄酒,但绝没有香港的屈臣氏、C!ty Super、Oliver's和崇光百货等拥有品种繁多的高端葡萄酒。 虽然香港的零售渠道广泛,但是竞争也非常激烈。零售商的利润一般保证在35%—40%,除了高昂的店面陈列费,超市还要求定期进行促销,使进口商的利润再度降低。笔者曾看到一家超市选取葡萄酒进行推广,为期一个月的陈列费为10,000港元(仅可陈列数箱),还要雇一名促销员,费用为500港元/天。 另外,要以折扣价格销售,并提供品酒用的样酒。这些样酒价格有的高达500港元/瓶,这都是推广成本的一部分,当然,这些费用最终会转嫁到产品价格上。但据笔者观察,这类推广着实有效,能够吸引到真正的饮家,并最终发展成为忠实顾客。 另一种推广是一次性购买数量多的顾客给予大的折扣。比如,Oliver's对于一次性购买某款酒12瓶给予7折优惠。还有一种方式是利用自动售卖机进行推广,这与品尝活动相似,不同的是顾客要花钱品酒。通常在C!ty Super这类卖场,会针对200港元/瓶—400港元/瓶的中高档葡萄酒进行这种形式的推广。香港人对于买赠活动普遍不太感兴趣。 香港酒市着实诱人。这里的零售业商战对于任何进口商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案例。这个地区的诱人之处在于,虽然运营成本在不断上升,但市场销售额一直保持增长,进口商在这里永远能找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