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新时代

时间:2012-12-24 11:57:25  阅读:797

  《宁夏经济报道》特邀自治区林业局党组书记赵永清解读宁夏葡萄产业发展的新时代,敬请关注。   主持人冯兴华:2011年9月,一则消息的出现轰动国内葡萄酒行业:来自中国贺兰晴雪酒庄2009加贝兰珍藏版干红,荣获《品醇客》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这是“国产酒”所得过的最高国际奖项,也是给予宁夏贺兰山脚下这个优质葡萄酒庄的创建者们辛苦劳动的最大鼓舞。   宁夏贺兰晴雪酒庄加贝兰葡萄酒斩获最高荣誉   2011年4月,世界最著名的葡萄酒大赛之一——《品醇客》大赛在英国伦敦举办。当宁夏贺兰晴雪酒庄带着2009加贝兰珍藏版干红报名参赛时,在评委会划定的产区上根本还没有宁夏。让评委会大吃一惊的是,正是这款没有“产区”的葡萄酒,最终击败所有对手,获得了10英镑以上波尔多类型红葡萄酒最高奖。非但如此,她的姐妹——与加贝兰有着同样出身地的经典霞多丽白葡萄酒摘取了银奖,雷司令白葡萄酒揽到铜奖。宁夏贺兰山东麓,以一种“中国意义”被标识到世界著名媒体的报纸和专业杂志上。   西班牙蒙塔尔沃酒庄 庄主 哈维 蒙塔尔沃   这是我来到中国品尝到的最优秀的一款酒,这款酒是波尔多混酿风格的酒,具有非常清晰的赤霞珠的典型性,浓郁的果香,酒体饱满,有丰富的单宁,余味悠长,的确是一款非常好的酒。   据了解,近三年来,出自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已在国内外获得近百项大奖,业内人士称贺兰山东麓为获奖明星产区。加贝兰2009红葡萄酒获奖后,不少国内外客商前来考察,北京的经销商直接把从贺兰山东麓生产的干红葡萄酒价格从原来的几百元提高到上千元,品牌价值的提升直接推动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热销。   宁夏贺兰晴雪酒庄 酿酒师 张静   因为之前外国人对中国葡萄酒没有概念,这个酒获奖了,它站在一个国际的平台上,让大家认可了中国葡萄酒,也对我们产区有了一定的提升的作用,现在外国人一提起中国葡萄酒,他会知道宁夏产区。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影响。   (主持人 冯兴华):在国内外摘金揽银的事实虽然还不能证明宁夏葡萄酒产业已进入到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宁夏葡萄酒在世界葡萄酒大舞台上尽显王者风范的事实无可置疑。下面我们将要引出今天的话题,我先介绍一下我们本期节目的特约嘉宾,自治区林业局党组书记赵永清,赵书记您好!我首先想问的是产自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缘何屡屡在国内外摘金揽银?   (嘉宾 赵书记):应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促进了宁夏葡萄产业的崛起。这一方面得益于宁夏独特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归功于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葡萄产业的发展。   由于地理纬度、气候、土壤和黄河水灌溉之利等独特风土条件,贺兰山东麓是国际国内公认的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生产高端葡萄酒的绝佳产区之一,是比煤炭更宝贵、更难得、更有开发潜力的优质、绿色、稀缺资源。2003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就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葡萄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促进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葡萄产业发展管理机构——自治区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总揽全区葡萄产业发展管理工作,统筹解决影响葡萄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技术等问题,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 冯兴华):现在宁夏酿酒葡萄的名气大了,我们用什么来吸引世界的更多目光?   (嘉宾 赵书记):虽然近年来产自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广获赞誉,但贺兰山东麓种植葡萄的地域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成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做大产业、做强龙头、做活市场、做优品牌,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要吸引世界更多目光,首先要把产业真正做大做强。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葡萄产业,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及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计划每年投入2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00亿元,五年累计投入600亿元,到2020年,将我区的葡萄种植规模扩大到100万亩,建成1个葡萄文化中心、3个葡萄酒生态文化城、10个各具特色的葡萄主题小镇和100家以上高品位的酒庄或酒堡,实现千亿元综合产值。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酒庄集群、亚洲最大的葡萄庄园酒产地、世界驰名的高瑞葡萄酒产区。   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把品牌叫响。最近一个多月以来,我们就举办了两次大型的葡萄酒推介活动,一次是在南京举办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推介会,另一次是“中法宁夏葡萄酒产业合作洽谈会”暨“中欧葡萄与葡萄酒发展论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8月30日,我们还将举办首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节,相信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前来洽谈合作。   (主持人 冯兴华):宁夏产区具有如此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们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境况,长此发展能撼动西方葡萄酒的“霸主”地位吗?   (嘉宾 赵书记):目前,我们的葡萄基地规模达到44万亩,其中酿酒葡萄37万亩,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酿酒葡萄产区;葡萄酒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12.9万吨,产值达到16亿元,已经有御马、长城、张裕、王朝、酩悦轩尼诗、西夏王、巴格斯等40多家国内外著名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和特色酒庄进驻贺兰山东麓。近几年来,贺兰山东麓地区酿制的葡萄酒在国际、国内各大赛事中获得百余项大奖,在全国葡萄酒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宁夏产区在全国甚至世界上已经算是明星产区。相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宁夏的葡萄酒会在国际上取得应有的荣誉,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主持人 冯兴华):一项项大奖印证贺兰山东麓是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也吸引着国内及国外著名葡萄酒企业青睐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下面就是一条法国著名企业来宁夏投资的新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法国酩悦轩尼诗夏桐酒庄宁夏开工建设   2012年4月20日,由法国酩悦轩尼诗酒业集团投资建设的夏桐酒庄在贺兰山东麓的农垦黄羊滩农场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酩悦轩尼诗与宁夏农垦合作的1000亩葡萄园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酩悦轩尼诗集团是法国奢侈品制造商--路易威登集团(LVMH)的控股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香槟酒制造商。从2008年开始,酩悦轩尼诗酒业集团先后对中国9个葡萄酒产区进行考察,去年5月,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宁夏,与宁夏农垦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贺兰山东麓投资建设夏桐(宁夏)酒庄,共同开发农垦集团旗下的1000亩葡萄种植园。   法国酩悦轩尼诗酒业集团亚太区 董事总经理 贝靖康   主要考虑土质以及气候,非常适合我们的需求,另外当地政府也非常有诚意和我们合作,我们最终选择了这里。   据了解,夏桐(宁夏)酒庄建成后,将引进法国酩悦轩尼诗酒业集团先进的葡萄栽培技术与葡萄酒庄管理经验,利用我区高品质的葡萄原料,采用传统香槟酿造工艺,酿造高端起泡葡萄酒,首批产品预计于2014年推出。夏桐(宁夏)酒庄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的国际知名度。   自治区副主席郝林海   这个入驻刚好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吻合,什么意思呢,虽然我们有好的葡萄,有这么好的资源,但是我们要生产的葡萄酒要和这个资源匹配,不能大量的生产低端酒,要生产少而精的高端酒,所以我们宁夏好的种植基地和一流的企业结合起来,所以说我们的思路是吻合的。   (主持人 冯兴华):贺兰山东麓不仅吸引了法国人的目光,我们了解到,在今年的二月底,香港长和实业也来到宁夏,携手宁夏农垦在玉泉营建造年产600吨葡萄酒的国际化特色酒庄。您觉得这些著名企业选择来宁夏投资,对贺兰山东麓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嘉宾 赵书记):国内外葡萄酒巨头扎堆进驻宁夏,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对宣传和谐富裕新宁夏,提高宁夏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大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打造一个竞争力强、辐射面广、国内最大、全球知名的葡萄文化产业带,形成宁夏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的增长极。近年来,随着葡萄酒企业对基地需求的增多,使得原本是一片荒芜的贺兰山东麓的土地价格飙升,由过去每亩几十元都无人问津涨到现在每亩几万元,而且一地难求。   当然,有机遇就会有挑战。这么多企业来宁夏投资置业,对我们的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服务,使这些企业进得来、稳得住,促进宁夏葡萄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主持人 冯兴华):正如您所说,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是我区的宝贵资源,与国内其他葡萄种植区域相比,核心优势更为突出。好资源不但要用好,更要管好,为此,前不久专门成立了宁夏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省级葡萄产业发展管理机构,这一点开创了全国的先河,赵书记,请您介绍下咱们这个机构?   (嘉宾 赵书记):虽然近年来宁夏葡萄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基地规模小、建设标准低、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酿酒技术工艺落后等诸多问题和困难,多头管理的结果导致了葡萄产业政出多门、众口难调,难以形成合力,而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的成立,恰恰弥补了这一系列的不足。新成立的宁夏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局长由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兼任,两名副局长为正处级,下设3个业务科室,核定全额预算事业编制19名。作为葡萄产业管理和服务的专门机构,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将组织和协调相关单位在统筹资金、人才,制定政策、标准,协调解决问题,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 冯兴华):可以说咱们是总揽全区葡萄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有了自治区葡萄产业局的服务与管理,我区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会更加规范化、国际化。下面是我区“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的新构想,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开启宁夏葡萄产业新时代   近年来,宁夏农垦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目前已形成11.7万亩优质葡萄种植基地,5000万株葡萄种苗繁育基地,成为我区优质酿酒、鲜食葡萄和葡萄种苗的主要产地;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西夏王葡萄酒业集团和西夏王葡萄酒庄,培育的“西夏王”葡萄酒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年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在自治区葡萄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和引领示范作用。   宁夏西夏王葡萄酒(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 肖银平   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我们要达到30万亩的规模,所以我们五年的规划是6万吨的生产能力,十年我们要达到17万吨的总体规模,到时候我们要达到销售收入70亿元。   现在的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已成为世界瞩目的葡萄酒原料“风水宝地”。国内外葡萄酒企业巨头纷纷落户宁夏,贺兰山东麓生产的葡萄酒产品屡获国内外大奖,知名度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态势,但是目前贺兰山东麓种植葡萄的地域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2011年10月25日,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产业带暨文化长廊发展规划》,随后,自治区发改委按照要求完成了《促进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及文化长廊发展的意见》,勾画出了贺兰山东麓发展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的蓝图:“十二五”期间,贺兰山东麓计划新建葡萄基地40.6万亩,到2020年,在贺兰山东麓形成总规模达100万亩的葡萄产业带。同时建设葡萄综合产业、旅游综合产业、葡萄主题地产、服务综合四大主题产业体系,建成1个葡萄文化中心、3个葡萄酒生态文化城、10个各具特色的葡萄主题小镇和100个以上的酒庄或酒堡。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酒庄集群,亚洲最大的葡萄庄园酒产地。   宁夏葡萄酒产业协会 会长 容健   要发挥我们产区的特点,就是要建设有特色的酒庄,特别是精品的小酒庄,只有酒庄才能体现产区的特色,才能和旅游、和我们现在贺兰山东麓大的旅游带结合的更加密切,从这个绝度上来说,我们宁夏有着非常大的潜力,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建设,能够让我们的产区成为中国最好世界驰名的优质产区。   初步测算,“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战略构想实现后,“贺兰山东麓”这块金字招牌将会成为国内最大、全球知名的葡萄文化长廊,不仅可以实现1000亿元的产值,而且还可以拉动10万人就业,到那时将会呈现“东有黄河金岸,西有葡萄长廊”的塞上新景观。   (主持人 冯兴华):贺兰山东麓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等“硬件”优势,与之匹配的政策法规、质量标准体系等“软件”优势也要跟上,怎样去完善呢?   (嘉宾 赵书记):软件建设,关键是抓好技术和人才两块短板。在依托宁夏现有科研力量的基础上,我们将与法国合作建立宁夏葡萄与葡萄酒研究院,重点解决区内葡萄与葡萄酒专业技术人才不足这个问题。年内还将引进全球最大酿酒葡萄苗木公司——兄弟公司,建立葡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用5年时间解决贺兰山东麓葡萄脱毒苗木繁育问题,生产品种最纯、质量最优的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在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方面,我们正在酝酿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讨出台相关标准。总之,我们会不遗余力地推进葡萄产业“软件”建设,使“软件”建设能更好地匹配当前的“硬件”环境,促进协调发展。   (主持人 冯兴华):百万亩葡萄长廊建设是宁夏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增加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特色产业,怎样发挥产业优势?   (嘉宾 赵书记):最近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就葡萄、枸杞等13个特色优势产业进行了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培植发展的政策措施。葡萄产业集一二三产业于一身,是一个链条比较长的产业,应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好。葡萄产业从种苗、种植、管理、采摘到酿造加工、包装、销售,各个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将对我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加快城乡统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全区上下已经达成共识,葡萄产业必须走产业化、高端化、国际化的道路,用“一优三高”的理念(优良品种、高新技术、高端市场、高效益),把葡萄产业做成宁夏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宁夏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增长极。   (主持人 冯兴华):要把葡萄酒庄建设和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结合起来,如何在酒庄建设中注入文化和旅游的元素,让银川的葡萄酒庄成为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嘉宾 赵书记):葡萄产业集一二三产业于一身,让葡萄产业注入文化和旅游元素,这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东有黄河金岸,西有葡萄长廊,从生态布局上讲,这是纵贯宁夏中北部的两条生态带;从生产力布局上讲,也是产业带、经济带、民生带,我们要把葡萄长廊建设成生态长廊、文化长廊、旅游长廊、产业长廊,而规划建设的“一心、三城、十镇、百庄”酒庄集群,就是我们打造高端、休闲、特色文化旅游的点睛之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