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酒怎么啦?
时间:2014-12-25 00:00:00 阅读:479
最近和几位葡萄酒爱好者及专业人士聚会,席间我随口问起大家对智利葡萄酒的看法,一位说:“我喜欢的,好喝!”,另一位说:“智利酒哪里好喝了?”,第一位反驳道:“那是因为你没喝到过好的智利酒!”。又一位说:“红魔鬼好喝!”,我再问:“红魔鬼是百多元的入门酒,性价比确实高,但你没发觉智利有不少更出色的高端酒吗?”回答:“智利有啥高端酒啊?买它不就图它便宜呗!”
几句闲聊一来一往,倒让我想起了2012年受邀前往智利考察葡萄酒庄时的一段对话。走在首都圣地亚哥的街道上,我问同行的一位从未到过中国的智利女同行:“你对中国是什么样的印象?”,她说:“便宜的国家”,“什么便宜?”我追问,“什么都便宜”她漫不经心地回答。可在此1个月前我刚去法国波尔多,当地一位酒庄在接待我的时候还抓着我的手直喊:“中国现在崛起的富豪阶层让我们对葡萄酒的潜在市场刮目相看”……
智利和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看来是两个离得最远的国家,飞行转机的时间超过30个小时。看来时空的距离对相互的了解的确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偏颇与错位。回到关于智利酒的对话,我很理解目前中国市场对于智利酒的普遍看法就是:便宜好喝,性价比高。相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中国进口葡萄酒的排名上,智利近几年一再积极超越进步,从2013年仅次于法国、澳大利亚的排名第二,到了今年上半年度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仅次于法国的地位。
国人对于智利酒的口味自然是不陌生的。行业内心知肚明的是不少国产大牌酒庄采用的真正酒液是来自智利为主的葡萄酒原液灌装在国产瓶中销售的。英国老太太Jancis Robinson不也曾不真不假地用“口感风格与智利酒酷似”的话来形容她在中国喝到过的国产酒嘛!
问题是智利果真只产低端酒,或者只有性价比高的入门酒吗?这个问题要从智利的酿酒业历史谈起了。在智利,葡萄酒的种植与酿造虽然有着400年的历史,拥有“新世界中的老世界”之称;但由于受到国内经济、政治的不稳定,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真正开始复兴的。其中包括了引进法国的小橡木桶,不锈钢发酵罐与欧洲的苗圃,大量的法国一流酿酒师被请到南美这块葡萄酒的热土上为遍地开花的精品小酒庄担任酿酒师与顾问,智利精品酒业也是从此真正迈入时代的新纪元。继1997年波尔多五大名庄之一的木桐堡与智利干露集团合资打造的智利酒王“活灵魂(Almaviva)”的诞生,2004年智利伊拉苏旗下的查维克(Vina Chadwick)与桑雅(Sena)又在著名的“柏林盲品会”上打败波尔多五大名庄;2012年蒙特斯酒庄的欧法大M(Montes Alpha M)又在美国洛杉矶盲品会上连续打败了美国酒王作品一号(Opus One)......
本世纪初,台湾葡萄酒教父陈新民在著作中引用香港酒经月刊的出版人刘致新先生对智利名庄酒的排名,首次提到了“智利酒王18罗汉”的概念,在中国内地广大的葡萄酒市场深入人心。今天,我们重提18罗汉的概念,比起十年前要来得更为成熟。
回想一下现今在中国市场上最为“高大上”形象的法国勃艮第酒在10年前不也一样不受追捧?国人当时喝到勃艮第酒往往忍不住说:“勃艮第好喝啥?又淡,又酸,哪有波尔多好喝?”。记得2009年罗曼尼.康帝的庄主Aubert de Villaine首次来华举办盛大品鉴会,在上海破天荒地打开DRC的2005年份全系列酒(6红1白特级园),不也照样冷场吗?相信智利名庄的崛起只要加以时日,必然在中国中产阶级的领土上生根开花。有着波尔多列级庄的一半价格,却有着同样复杂与迷人的口感,难道不是下一波市场受宠的对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