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酒会指南
帮助 | 忘记密码?| 搜索中心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VIP会员
携手红酒网共创辉煌创盛(澳大利亚)国际有限公司
厦门甘帝酒业法国科乐葡萄酒1 安徽亿美法红公司
当前位置:红酒网 > 资讯首页 > 专家专栏

德美

  • 澳大利亚葡萄酒免除关税之后

      岁末年关,各行各业都在总结过去,憧憬未来,葡萄酒市场经历2年的持续低迷之际,大家都在期盼低迷的局面尽快结束。然而,市场局面的改变,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自发变好,更不会因为从业者们一厢情愿地祷告而改变,如果大的经济环境不发生根本性变化,消费需求没有增加,葡萄酒消费低迷的局面也就不会自动改变。

      在这次葡萄酒销售下滑的过程中,本地产葡萄酒首先出现明显的征兆,并且下滑的幅度也比较大,本地葡萄酒企业又都是独立经营,几乎没有形成企业间的联合与合作,市场销售低迷,企业收入下降,管理者开始压缩开支,减少市场推广的费用,显得更加冷清;与此相反的是,海外葡萄酒,不仅来自欧盟的葡萄酒,即使澳大利亚、加州以及智利、新西兰等新世界产区,都有产区协会,一直持续地在进行各种推广活动。一反一正,更加反衬得本地葡萄酒行业萧条,本地葡萄酒行业从业者对于市场中的一些变化,显得更为敏感。

      当下,中国葡萄酒行业谈论较多的话题之一是:澳大利亚葡萄酒将逐步降低关税,直至2019年免除关税。中国于2012年开始给予新西兰进口的葡萄酒免除关税,虽然新西兰葡萄酒业界高兴了一段时间,但是,自新西兰进口的葡萄酒量少,单价较高(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自新西兰进口的葡萄酒平均价格在仅次于加拿大,每瓶7.78美元,位居第二),免除关税,并未有带来显著的效应。2015年开始,自智利进口的葡萄酒也将获得关税免除——2013年智利出口到中国的葡萄酒总金额紧随澳大利亚位列法国之后,这两个国家葡萄酒出口到中国的葡萄酒一直在稳步上升,在这种背景下,澳大利亚葡萄酒也获得免除关税的消息,更加刺痛本地生产者敏感的神经。

      去年,参加澳大利亚葡萄酒节(Savour Australia)时,听到澳大利亚致力于开拓中国市场,计划2018年将中国发展成为其海外最大市场,当时将信将疑,现在看来,获得免除关税,确实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这个目标还是靠谱的。

      本地葡萄酒生产者们热谈的一个话题:如何应对海外葡萄酒的冲击。

      以广东葡萄酒市场为例,当地业内人士指出:2005年以前,本地产葡萄酒几乎占尽90%的市场份额,进口葡萄酒仅有10%;目前,进口葡萄酒几乎占70%的市场份额,本地产葡萄酒萎缩至30%的份额。

      如果把中国葡萄酒市场当做一个封闭的体系,如果把本地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对立起来,上述的现象,看起来似乎是进口葡萄酒抢走了本地葡萄酒的份额。

      毋容置疑,进口葡萄酒丰富了消费市场,也促进了本地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免除关税,真的很可怕吗?即便如此,进口葡萄酒还要缴纳消费税、增值税,并且运输的费用与风险要高于本地产品,本地产品占据地利优势。如果说本地生产者感觉到危机,其实危机的实质是消费市场的规范化,而不是来自关税的免除。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各行各业都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与品牌的地域化特征逐渐被淡化,市场化发展程度好的领域,甚至难以区分某个品牌是本地的还是国际的。比如中国的啤酒行业,产量位居前50位的企业,没有与海外合资的仅有一家。显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从业者的思维方式也需要相应变化,不应狭隘地将进口葡萄酒与本地产葡萄酒对立起来,葡萄酒市场的发展,需要二者的有机结合。

      葡萄酒市场经过这两年的调整,消费趋于理性化、大众化。掌管中国最大进口葡萄酒经销商之一的运营总监告诉我:在2014年,公司销售的进口葡萄酒将近70%是零售价格略高于100元。大众化消费的市场是有规律可循的——前几年中国葡萄酒消费,由于有很大成分的“三公”消费影响,令市场研究无从下手,进口葡萄酒经营者难以落地生根;目前形势,面对遵循市场规律的大众消费,这比免除进口关税更能促进进口葡萄酒的扩张——甚至不仅仅是简单地销售产品,可能一些中国的企业,也会逐渐与境外资本合作,共同扩张、发展,美夏公司被澳大利亚葡萄酒零售巨头WLG收购,就是个现实的例证。保乐力加、DBR集团以及酩悦轩尼诗在中国投资生产葡萄酒的项目,以及中国的张裕公司、中粮酒业在海外收购的葡萄酒项目出产的产品,应该算作本地的还是进口的呢?

      市场中有生命力的产品,一定是品质优异、价格合理、风格独特的,无论出产于哪个产区。

  • 葡萄酒在中国二线城市的机会

      去年11月上海的“ProWine China”展会结束之后直至年底,我跟踪了新疆天塞酒庄在成都、南昌以及西宁等城市的产品推广活动,直接面对面感受了葡萄酒在这些二线城市(其实如果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西宁都不能算作为二线城市)的发展机会,感触颇多。

      中国的城市按照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被人为地划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以及四线城市;毋容置疑,一线城市在金融、服务、创新、流通以及消费能力等全国性社会活动中起到引领和辐射的主导功能。北京、上海、广州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的一线城市,近些年又增加了深圳。天津、重庆虽然贵为辖域广阔、人口众多的直辖市,但是受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在很多行业未被列为一线城市。大部分的省会城市以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其他部分城市被认同为二线城市。由于评价体系不同,通常在不同的行业名单会略有不同,但总数量一般有30个左右。其他规模(经济总量与人口规模)再小一些的城市则被列为三线、四线城市。

      新产品开拓市场或者一个新兴行业的兴起,通常是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进而向三四线城市逐步推进的;葡萄酒消费市场的发展也不例外。上个世纪末期,葡萄酒消费市场在上述一线城市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消费则推动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再加上本世纪初(2004年)中国政府对外资进入零售领域逐步放开,一些外资背景的葡萄酒进口及分销公司大大方方地走到台前经营,使得中国葡萄酒市场空前繁荣起来。但是,直到北京奥运会(2008年)之前,葡萄酒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其他城市的葡萄酒消费尚处于很初级的状态。

      虽然我们经常以北京奥运会作为标志来划分葡萄酒市场发展的阶段,但是,真正推动葡萄酒在二线城市消费发展的根本原因,应该不是奥运会本身——很巧合的是,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带来全面了解世界的机会,也是又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之际。

      2008年底,中国中央政府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做出投资4万亿人民币(当时约合5840亿美元)刺激经济发展的决定。本人不熟悉经济学的那些事,就不评价这个决定的合理性了。但是毋容置疑,在这4万亿投资中,葡萄酒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肯定直接或者间接地分得了一部分。中国企业家开始规模地购买波尔多期酒,甚至直接购买酒庄。2009年期酒发布时,很多人都在炒作中国概念,甚至于在酒标(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2008)、酒瓶(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2008)中增加中国文化元素,以吸引中国消费者。中国资本的加入推升了期酒价格的节节攀升,以至于有人发出了“期酒价格泡沫警告”,电影《Red Obsession》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品的。

      买期酒也好,买酒庄也好,这些中国资本的参与,恐怕没有人真的计划在法国或者中国境外开展葡萄酒产品的销售,而是心照不宣地计划将产品运回中国市场。这些资本推动了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的发展。几乎在同期,UGC(2011年3月增加在成都举办Grand Tasting)、CIVB(2011年5月在中国7城市进行随时随意波尔多培训)、Inter Rhone等机构扩大在中国二线城市的各种品鉴推广活动,之后,澳大利亚葡萄酒局(Wine Australia,2011年10月开始在中国推广的A+ Australian Wine 培训)、加州葡萄酒行业协会(2011年9月设立中国办事处)等机构也开始在中国诸多城市开展系列推广活动,葡萄酒的影响力在中国二线、三线城市逐步提升。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一线城市葡萄酒消费逐渐成熟起来,形成了不大不小的成熟消费群体;这部分消费者甚至也在引领当地的葡萄酒消费。抢占了先机的经营者总是在这里拥有经营的优势,提升了后来者抢滩的门槛。但是,在二线城市则不同。由于葡萄酒消费起步晚于一线城市,那些10年前在中国一线城市成功方法可以直接运用到这里,不需要像在一线城市那样绞尽脑汁地想法吸引消费者;这里的消费者尚未形成对葡萄酒风味、风格的固定认识,更没有偏见,对葡萄酒的包容心更强,如果打动这些消费者的第一口葡萄酒是你家的产品,相信Ta会是你葡萄酒的忠实推广者——如果你的产品能持续地给Ta带来惊喜的话。二线城市由于城市规模相对小,熟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更多一些,“意见领袖”在这里的影响力也会更强一些。这种状态,更适合体验式消费产品的传播——一次成功的品鉴会所带来的场外影响力远要大于在一线城市的效应。

      当然,二线城市不如一线城市发达,进入到这种地界开展推广活动,也就会面临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的障碍;如果不经过事先精心的准备,或许会令活动组织者着急上火。所以,进入到二线城市发展,找一个有能力的当地合作伙伴为开拓和维护市场提供保障是必须的。

  • 皮说

     

       皮是很重要的物什,不仅对人而言,葡萄酒徒当然知道:酿酒葡萄果实中的主要风味物质,集中在葡萄皮之中,以至“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真的有了新解。

      酒徒们天花乱坠的品酒词中,有时候会出现“stone fruit”,其实就是中文里说的“核果”,比如桃、杏、李、樱桃等,在植物学上,核果是真果实,果实是由子房壁膨大发育而成;有真果实,就有假果实——仁果,苹果梨等,果实是由花托膨大发育而成,萼片不似核果在发育过程中会脱落,仁果的花萼留在果实上。

      “stone fruit”果实的果皮,分为几个部分:外果皮,就是习惯上说的果皮;中果皮,就是我们吃的果肉;而内果皮硬化而成种子的外壳,其实真正的种皮,在这个硬壳内的那层包裹着种子的膜质皮层。

     

      外果皮重要起保护作用,比较薄,所以叫“小皮”也没有问题;而中果皮比较厚,如果说年龄长了,不愿被叫“小皮”而叫“中皮”,肯定会有人喜欢——猴子至少喜欢,吃桃子啊总是喜欢肉厚的,肥肥美美,人见人爱。如果再老些,可比“内果皮”,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又臭又硬?

资讯详细右上广告

24小时排行

产区旅游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客户中心|约稿启事|友情连接|合作伙伴|诚聘英才|加入收藏

红酒网(wine.com.cn)作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招商门户。传播最及时、专业的国内外葡萄酒资讯、行业研究、深度报道,提供名庄、产区、酒会、等
互动型应用,帮助葡萄酒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葡萄酒。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 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上海普陀区光新路128弄4号502室

客户热线:点击立即洽谈 网站服务热线:021-61995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