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葡萄酒遭遇山寨危机 中国打假困难重重

时间:2012-12-24 12:01:11  阅读:528

  在中国只要提到拉菲,除了能联想到它那高昂的价格和稀缺的数量,还有就是充斥在大街小巷的山寨拉菲品牌。从低端仿冒到高端复制,拉菲在中国可谓是造福了千千万万的山寨红酒生产厂商。根据了解,纯正拉菲古堡葡萄酒的年产量只有20多万瓶左右,可是真正流入中国市场的就只有几万瓶而已,而在当前中国的消费状况下,拉菲的销量在60多万瓶。如此之大的差距,让人在感叹拉菲畅销之余,不禁为市场上的各类山寨仿冒品数量之多感到惊讶。据报道,2012年5月底法国拉菲集团出口部总监将会来到中国进行维权打假。   拉菲遭遇山寨危机   “拉菲世族”、“拉菲帝国”光从名字上看,一般消费者通常无法判断其与拉菲的真实关系,即使是从包装、色泽、口感上常人也不能断定这些国产品牌属于山寨。再加上国内一些不正确的消费理念“不买对的,只买贵的”,导致无数的山寨品牌跟风仿冒就显得再也正常不过。尽管拉菲集团旗下产品比较丰富,包括有四个级别,超过15个品种的产品,总数量也相当巨大,但通常意义下认为的拉菲就是指正牌的拉菲古堡葡萄酒,它的年产量非常有限,因为根据法国红酒庄园的酿酒原则,这类高品质红酒产量是受限的,甚至有些年份会因为原料的因素出现停产的情况。照顾到全球市场的整体供应,拉菲对中国供货量也是有限的,但是在中国市场上宣称自己是正宗拉菲的红酒数量之和显然远远超过了法国酒庄一年的产量,这是显然不可能是事情。   由此可以想象,拉菲集团所遭受着严重的山寨危机,如果不主动出面澄清,或许会引发更大的损失。在这种背景下,拉菲集团的总监毅然决定来华打假。可是摆在拉菲集团眼前的中国市场,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市场经济法制的不完善留给山寨商许多可乘之机,拉菲的打假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而山寨危机也并非只是拉菲独自承受的痛楚,山寨行为正困扰着市场上众多的知名企业。   山寨盛行的缘由   山寨品牌出现其实并不是偶然。山寨的流行,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于部分品牌产品价格过高、使用过于复杂等方面的不满,同时也表现出中小企业在市场中遇到与品牌企业竞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种种压力之下,以“拿来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山寨产品兴起便顺理成章。山寨企业认识到,加工半成品总比从原材料做起方便很多,通过在外观、技术等方面的模仿和再创新,一出身便使得山寨产品在价格、功能上的优势显露无遗。同时山寨产品的出现与存活更离不开其份额不小的消费者群体。山寨提供了一种有煽动性的产品,这种煽动性首先来源于价格的诱惑,事实上,山寨产品的白菜价正是其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主要因素。   有专家认为,消费者的选择和需求创造了市场。消费者在选择品牌,尤其在服装类上面,会习惯性地认为进口品牌比国产的品牌好,“是消费者的洋化,造成了中国的企业的这种洋化。”而另一个方面,不得不承认,国外部分商品确实在做工、质量、售后等方面比中国产品好,而中国乳品、药品标准、家具的甲醛标准低等现实,让一些中国消费者对国内产品不太放心。利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许多国内品牌在攀上洋品牌的“高枝”以后,就大幅抬高产品售价,山寨“洋品牌”往往意味着巨额利润。从对肯德基、麦当劳的仿冒到耐克、阿迪达斯的克隆,几乎能想到的所有方面都有山寨的影子。无论是外观、名称还是口味、风格,山寨可谓是把参考物做了全方位地模仿。   由此看来,在经济转型期到来之际,如果继续一味的简单复制、山寨已无法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山寨危机成了确保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想要真正意义上打假还要靠政府解决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打假需应对的深层次问题   打假要想顺利开展,第一就是要规范市场行为,保障市场秩序。在中国各类市场建得较多,但多数市场管理不严、监督不力,致使假冒伪劣商品得以滋生和蔓延。相当多的集贸市场,无证和超范围经营情况严重。全国大多数各类市场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   第二要瓦解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切实开展市场整治。打假极有可能影响地方税收,影响地方经济效益。地方财政状况往往是与企业经营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打假,将造成一些地区税收收入减少,影响地方财政收入。   有些地方把制假、售假当作发展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些地方“查外不查内”,打人家不打自己,致使异地案件的查处得不到当地的配合,取证难、追捕难、办案难。所以如果地方保护主义不坚决克服,打假也很难深入。   第三要加强制裁力度,严厉打击制假行为。制假是因为制假者的预期收益大大高于预期成本。因此,只有缩小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差距,才可能减少乃至最后消除制假活动。若要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要么增加预期成本,要么降低预期收益。打假可以增加制假的预期成本,缩小收益与成本的缺口。部分企业认为造假的盈利预期远高于被查处的犯错成本,因而在制裁并不严厉的情况下,即使是被查到制假也不过是花点小钱,比起造假的利润,这或许仅仅是个零头。所以要想让企业打消造假的念头,从制裁的角度加大力度,严厉惩戒也是保障打假进行的必要前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