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米歇尔•贝丹游历波尔多
时间:2015-03-20 00:00:00 阅读:651
在过去的35年中,凭借每年多次探访波尔多(尤其在采摘季)来跟踪其葡萄酒的演变,米歇尔·贝丹(Michel Bettane)无疑成为了这片地区最权威的专家之一(也许不用加“之一”)。因此,当得知他正好要来波尔多观摩正在采收中的2014年份,我抓住了向大师学习的好机会,唐突地问他能否陪同他为期三天的考察。贝丹以前是教授古典文学的,生性乐于将知识传授给年轻一辈,所以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这个长周末把我带到了索泰尔讷、圣埃米利永和圣埃斯泰夫产区。
周六上午,贝丹的行程起点定了在骑士庄园(Domaine de Chevalier)。对于正好住在骑士庄的我简直方便极了,所以我就在那里一边写日记,一边等候他的到来。贝丹到达骑士酒庄后,奥利维·柏赫纳(Olivier Bernard)带领我们到葡萄园里走了一圈,让我们尝试还挂在树上的美乐葡萄,顺便教我如何通过咀嚼果皮和带有杏仁味的葡萄籽来判断美乐的成熟度。这时我还了解到骑士庄园之所以能酿出如此伟大的白葡萄酒,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温差——虽然下午都蛮热,但骑士庄园早晨的气温比Haut-Brion酒庄低3℃,比Carbonnieux酒庄也低差不多2℃。
在简单参观了骑士庄园的新环保仓库之后,我们驱车前往索泰尔讷,接着参观Clos des Lunes。在那里我们品尝了Lune Blanche(意为白月)、Lune d’Argent (银月)和Lune d’Or(金月)葡萄酒,并与酒庄的团队共进午餐。为了配得上这顿“déjeuner vigneron”(酒农午餐),奥利维·柏赫纳慷慨地拿出不少美酒:1998年份3L装的Deutz白中白香槟(放在一桶干冰里急速降温!:-));2004年份1.5L装的Alphonse Mello - La Demoiselle;2004年份1.5L装的Tenuta San Guido - Guidalberto ;2004年份1.5L装的Paul Jaboulet Ainé - La Chapelle。关于Clos des Lunes庄园,我会在本月随后的文章中做更多的分享。
午饭过后,贝丹想让我明白其实波尔多也出产风格优雅、价格亲民的好酒,而时下许多年轻专业人士对波尔多的不懈抨击(Bordeaux-bashing)相当不公平。波尔多还有很多像Caroline和Xavier Perromat这样低调却勤勤恳恳一心以品质为重的酿酒人。他们2012年接手了Xavier的家族产业——位于赛龙产区(Cérons)的Château de Cérons。虽然有人会说酒精度不是衡量一款酒优质与否的标准,但我就是偏爱酒精度稍低的葡萄酒,而他们2012年份12.5度的红和白葡萄酒正合我意(特别是在中午已经喝了不少高酒精度的酒之后)。Château de Cérons的白葡萄酒由50%的长相思、45%的赛美蓉和5%的灰苏维翁混酿——馥郁的花香伴随着新鲜的柑橘类水果香气,而清爽的口感正与午后的阳光极为相称。尽管不算特别长,但带有青柠味的回味既清新又纯净。红葡萄酒中纯净浓郁的酸樱桃味扑鼻而来,伴随一丝杏仁香气,如丝般柔滑的单宁与清新潮湿的石头气息和中等的酒体形成了很好的平衡感。这款酒由55%的赤霞珠和45%的美乐混酿而成。12欧的价格实在是太值了!Château de Cérons的甜白葡萄酒(属于Cérons AOC产区,而干白和红葡萄酒则属于Graves AOC产区)散发出杏子、甜杏仁和黄香李的香气,酒体结构中等,十分优雅。如果让我用一个词语来总结这几款酒的风格,那就是“drinkability”——极具可饮性。
一顿美味的“下午酒”之后,我们前往充满传奇色彩的甜葡萄酒酒庄——Château Gilette。坦白说,我以前并不知道这家属于Julie Médeville和Xavier Gonet的酒庄。首要原因是,我对葡萄酒的热情萌芽滋长于中国,而甜白葡萄酒(乃至所有的白葡萄酒)在中国并不怎么流行;其次,它不是“列级庄俱乐部”的耀眼明星。虽然如此,或许除了一两家列级名庄以外,没有哪家酒庄敢将自己的酒卖得跟Gillette酒庄一样贵!那么Gillette究竟充满了怎样的“传奇”?它的葡萄酒何以能够卖得如此高价?除了必备的卓越品质之外,Château Gilette只在优质年份生产甜白,算来大约每两年仅出产一次(比如在1990至1995年间就没有生产过甜白),而且每次产量只为6000瓶左右。此外,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陈酿时间——Gilette的贵腐甜白陈酿20年才装瓶!!在这漫长的陈酿期里还不使用橡木桶,仅仅在完全不透气的水泥罐中熟化。因此即便陈酿了20年,葡萄酒依然富含浓郁的果香。我们喝的1961年份Château Gilette展示出中等深度的金色,没有丝毫氧化的迹象。怡人的肉桂、焦糖布丁、苦橙、枫糖和咸焦糖香气,入口带有微微无花果香,中等以上的酒体,余味清爽,果香四溢。这瓶之前,我们还品尝了另一款好酒,优雅的1971年份Château Palmer红葡萄酒,其单宁丝滑,融合了皮革、铅笔芯和灌木丛的香气,一款典型的波尔多佳酿!
周日,我们在圣埃米利永一家古老的咖啡店里偶遇了欧颂酒庄的庄主Alain Vauthier,接着见了Jean-Luc Thunevin和他可爱的妻子Murielle(Murielle还让我们品尝了她在本地种植的霞多丽)。随后我们拜访了Tertre-Roteboeuf酒庄的François Mitjaville和他的妻子Emilie,大部分时间里他和贝丹都在讨论文学话题。最后我们在Château Monbousquet与Château Pavie的庄主Gérard和Chantal Perse共进晚餐。当天最震撼我的葡萄酒是2010年份的Château Tertre-Roteboeuf,这也是我至今品尝过最棒的葡萄酒之一!它散发着浓郁的地中海香料、无花果、李子、樱桃酒、樱桃核、榛子,以及像 “after-eight”品牌的新鲜薄荷黑巧克力香气。口感清爽,天鹅绒般的单宁宛若融化在饱满酒体里,高贵的檀木香气,伴随着悠长的烟熏余味。哇!老实说,盲品的话,我会猜成托斯卡纳的葡萄酒。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发现有些文章用“exotic”(异国情调)这个词语来形容Tertre-Roteboeuf。我对这个说辞再同意不过了!
周一,贝丹带我来到位于圣埃斯泰夫的Château Calon-Ségur,我们跟随才华横溢的技术总监Vincent Millet参观了种植在“小教堂”周围(Calon-Ségur最优质的地块)的葡萄园。来到圣埃斯泰夫,我才知道这里夏季的降水量并没有波尔多其它产区那么多——今年七八月份的降雨量各仅30毫米。假如这样的好天气持续下去,2014年份的葡萄酒应该会令这个产区脱颖而出。在Calon用完午餐,我们继续驱车来到Château Phélan-Ségur,在总经理 Véronique Dausse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圣埃斯泰夫中心的“Houissant”和 “Fonpetite”地块,后者的风土被贝丹誉为“能与二级酒庄媲美”。在离别之前,我们还参观了Château Montrose长势良好的葡萄园。
在聆听、观察、品尝和学习中度过的这个周末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真正理解葡萄酒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同时使人乐在其中!我是如此幸运,遇到了像米歇尔·贝丹、Ned Goodwin MW、奥利维·柏赫纳、Nicolas Gougelet、Olivier Humbrecht MW、赵凤仪等等许多乐于与我分享知识和经验的贵人。我由衷地感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