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市场一片混乱
时间:2012-12-24 12:11:39 阅读:634
近些年,大量进口葡萄酒涌入国内,在酒庄、专卖店、酒窖遍地开花,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深圳更是进口葡萄酒的天堂。法国酒、美国酒、西班牙酒、智利酒、澳洲酒…… 这些包装精美的红酒,让人感到几乎在环游世界。 当您在这漫游这些精美的进口酒时,这个行业中潜藏的陷阱,或许早已在不远处等着你了。 “原产地”作假卖高价 “原产地”一直是进口葡萄酒的一大卖点。因为跟价格挂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酒庄对于葡萄酒的价值影响巨大。然而,由于消费者缺乏葡萄酒知识,国家也无相关准则,不少进口酒代理商在原产地上做起了“手脚”。 本来一瓶只值30元的酒,如果将酒标上的产地改成法国波尔多产区,这样一来,可以卖到数百元,而且还特别畅销。因为法国波尔多产区名牌酒多,名气大,容易卖高价,销得好。 其实,决定葡萄酒价值的,并不仅仅是出产的国家,同一个国家内,不同产区、不同年份的酒价值各异,也各有特色;而诸如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葡萄酒出口大国,也均有各自的优质产区。 消费者在购买较为昂贵的酒时,只要对销售商索取海关通关码进行查验,通常都能找出破绽。此外,由于瓶塞造假相对困难,对比酒标和酒瓶的瓶塞是否吻合,也是拒绝被忽悠的一个好办法。 原瓶进口也藏“猫腻” 现在一些商家喜欢打“原瓶装进口”的概念,正规的做法是,葡萄酒从采摘、酿造到灌装都应该是在原地产完成的,自然保持了进口葡萄酒原有的高品质,绝对物有所值。事实真是如此吗? 原瓶进口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目前国内所谓的“原瓶进口”,其实包含3种模式:一是庄园酒,这种酒必须用庄园自己的葡萄酿造并在庄园灌装;二是庄园灌装原瓶进口,表示这种酒在庄园出产并灌装;三是普通原瓶进口,只要求在我国关外灌装,而不强求在原产地。而这第三种原瓶进口,正是最大的猫腻所在。 算上原酒和瓶装酒的税差、工人和酒瓶的成本等因素,酒商“关外境内”灌装的成本降低幅度在20%~40%之间。 事实上,大酒庄的好酒根本不会采用散装出口,外地灌装的方式,这么做的只有对成本特别敏感的小酒商。而葡萄酒对于保存和运输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果运输条件基本难以达到标准,从而对酒的质量造成损害。” 目前较难做假的只有酒塞,因为经过“洗标”,进口时原配的瓶塞不可更换,和新酒标一定不吻合。而国外瓶塞的厂家又不轻易接单订做,至少5万瓶起单。因此,瓶塞也是造假的一个门槛。 “天价葡萄酒”蒙你没商量 一瓶成本价不过45元的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就要卖300元以上。其中原由一是代理商浑水摸鱼,牟取暴利;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缺乏对不同品牌、不同品质葡萄酒的分辨力。 国外100多元的酒到国内卖到几千块是很正常的事情,国外很多不知名小酒庄甚至小作坊的葡萄酒,在国内也能卖到大品牌的价格,像拉菲的副牌,在国内就直接当拉菲的价格卖。此外,一瓶普通葡萄酒从法国出口到中国只要3欧元,再加上50%的关税,也才45元,而到了零售市场上就卖300元~400元 进口葡萄酒市场的混乱现象,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国内葡萄酒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不成熟,所以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一市场。虽然有些地方成立酒类行业协会,但是协会毕竟不是政府部门,并没有法律效力,对企业没有管理权力,根本无法解决当前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纷乱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