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葡萄酒产业发展路径研讨会召开
时间:2021-06-11 21:39:09 阅读:361
来源 : 中国日报
6月9日至11日,“新疆巴州葡萄酒产业发展路径与天塞酒庄模式探析”研讨会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天塞酒庄顺利召开。
会上,嘉宾们共同探讨巴州葡萄酒产区五大发展路径:发挥先天风土优势形成产区个性特色;推广适合本地风土的酿酒葡萄品种及特色产品;健全相关葡萄酒产业配套;优化相关政策制度保障;以名庄带动产区整体发展。
巴州党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莫伟钢,巴州党委常委阿尔特及巴州党委宣传部、巴州相关部门,全国葡萄酒界专家以及来自全国三十家权威主流媒体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点滴汇聚成就优质产业
从1998年以李瑞琴创立的乡都酒业为代表,巴州开始起步发展葡萄酒产业。当2002年乡都酒业酿出的第一批葡萄酒获得相关专家的品质认可后。企业家们跟随乡都酒业的脚步开始种植酿酒葡萄。
2009年,葡萄酒产业被列入巴州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中,葡萄酒产业因此得到快速发展。巴州党委政府于2015年成立了自治州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率先在全疆成立了葡萄酒产业发展局。
同时,焉耆县成立了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和硕县成立了葡萄酒办公室,设立专门组织机构给予葡萄酒产业全面扶持。巴州逐步形成了以乡都、芳香、天塞、中菲庄园品牌为代表的焉耆盆地酒庄群,巴州焉耆盆地葡萄酒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品质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工业化装备水平达到我国行业先进水平。在2019年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被授予“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称号。
2020年,焉耆盆地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为12万亩,占全疆种植面积的37%。2020年生产葡萄1.7万吨,主要栽培酿酒葡萄品种有赤霞珠、品丽珠、美乐、马瑟兰、西拉、霞多丽、贵人香、雷司令等葡萄品种。
焉耆盆地产区现已建成酒庄40家,占全疆110家的30%,设计加工能力近8万吨。2020年,葡萄酒企业生产葡萄酒(原汁)1.1万吨,占全疆原酒产量的13%。2021年,全州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年产葡萄酒(汁)1.3万吨,瓶装酒销售比率在60%以上。
“巴州要把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使焉耆盆地产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优质、高端葡萄酒的核心产区。”新疆酿酒工业协会会长王莹这样说道。
23年来,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汇聚点滴努力,成就了如今巴州葡萄酒的优质产业。
创新理念促进蓬勃发展
23年来,巴州焉耆盆地的葡萄酒产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2019年第26届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中,新疆中菲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荣获唯一的大金奖,芳香、天塞、佰年、元森、帝奥、中菲产品获得金奖(新疆8个企业荣获此奖,其中焉耆盆地占6个)。全国35家通过“中国葡萄酒酒庄酒”商标审核的企业中新疆占10家,其中巴州占7家,产品质量得到行业和市场的充分认可。
“巴州按照规划引领、巩固优势、培育品牌、提升品质、延伸链条、融合发展的原则,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积极探索‘葡萄酒+’融合发展新模式,有效放大了葡萄酒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酿酒工程系主任李德美说道。
在自身影响力扩大的同时,巴州葡萄酒产业链还不断拓展延伸。近年来,焉耆盆地产区葡萄酒生产企业加大投入,研发新型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业形态,研发出葡萄籽油、葡萄籽原花青素等葡萄副产物保健、美容化妆品,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附加值。传统的酒庄逐步转变为集种植、酿酒、品酒、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居住等于一体,带有葡萄酒文化特色的综合性葡萄酒企业,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葡萄酒产业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态势。
目前,巴州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经过20多年的培育发展,焉耆盆地拥有12万亩成熟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40家酒庄集群连片发展,以做高端成品酒为主,拥有自已的商标,焉耆盆地葡萄酒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产品质量得到行业和市场的充分认可,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中国葡萄酒产区”之一。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葡萄酒产业发展也迎来最好发展时期。
润物无声带动乡村振兴
2009年天塞葡萄酒庄正在招聘管理葡萄树的员工,曾经学过果树管理的阿不拉·吐尔逊前去应聘,成为了天塞酒庄的第一批种植员工。
阿不拉·吐尔逊每天的工作就是管护葡萄苗和防护林。在这里,水电暖气网免费,没有房租。与酒庄所有种植工人家庭一样 ,阿不拉·吐尔逊一家住进了两室一厅一卫的专属员工宿舍。
天塞酒庄的工作改变着阿不拉·吐尔逊的生活。如今,他的工资已经涨到了5000余元,妻子在酒庄生活区经营着一个小卖部,一双儿女都在念书。
“如果巴州没有发展葡萄酒产业,这片戈壁荒滩仍然会像千万年以来一样,在风沙中沉寂,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阿不拉说。
据巴州工信局葡萄酒发展局局长王熙元预估的数据显示:葡萄产业按1人管理30亩计算,生产季常用工在4000人左右,按每人3万元/年计算,则给农民带来1200万元的收入。葡萄出土上架、采摘的季节工,按照1亩1人次计算,则全年季节工则达到10万人次以上,按照1人次150元计算,则给农民带来1500万的收入。
今年以来,自治州人民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葡萄酒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争取国家葡萄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资金用于葡萄种植基地标准化建设,开展焉耆盆地葡萄酒福建省推介活动、推出葡萄酒庄精品旅游线路,实施300亩标准示范园建设项目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出自治州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补助专项资金补贴政策,努力推动葡萄酒生产企业提质增效,促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后巴州将一如既往加大政策扶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新疆稳定红利持续释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产业综合承载区建设,“一区一中心一枢纽五基地”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实施的发展机遇。”王熙元说道。
6月9日至11日,“新疆巴州葡萄酒产业发展路径与天塞酒庄模式探析”研讨会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天塞酒庄顺利召开。
会上,嘉宾们共同探讨巴州葡萄酒产区五大发展路径:发挥先天风土优势形成产区个性特色;推广适合本地风土的酿酒葡萄品种及特色产品;健全相关葡萄酒产业配套;优化相关政策制度保障;以名庄带动产区整体发展。
巴州党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莫伟钢,巴州党委常委阿尔特及巴州党委宣传部、巴州相关部门,全国葡萄酒界专家以及来自全国三十家权威主流媒体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点滴汇聚成就优质产业
从1998年以李瑞琴创立的乡都酒业为代表,巴州开始起步发展葡萄酒产业。当2002年乡都酒业酿出的第一批葡萄酒获得相关专家的品质认可后。企业家们跟随乡都酒业的脚步开始种植酿酒葡萄。
2009年,葡萄酒产业被列入巴州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中,葡萄酒产业因此得到快速发展。巴州党委政府于2015年成立了自治州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率先在全疆成立了葡萄酒产业发展局。
同时,焉耆县成立了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和硕县成立了葡萄酒办公室,设立专门组织机构给予葡萄酒产业全面扶持。巴州逐步形成了以乡都、芳香、天塞、中菲庄园品牌为代表的焉耆盆地酒庄群,巴州焉耆盆地葡萄酒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品质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工业化装备水平达到我国行业先进水平。在2019年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被授予“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称号。
2020年,焉耆盆地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为12万亩,占全疆种植面积的37%。2020年生产葡萄1.7万吨,主要栽培酿酒葡萄品种有赤霞珠、品丽珠、美乐、马瑟兰、西拉、霞多丽、贵人香、雷司令等葡萄品种。
焉耆盆地产区现已建成酒庄40家,占全疆110家的30%,设计加工能力近8万吨。2020年,葡萄酒企业生产葡萄酒(原汁)1.1万吨,占全疆原酒产量的13%。2021年,全州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年产葡萄酒(汁)1.3万吨,瓶装酒销售比率在60%以上。
“巴州要把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使焉耆盆地产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优质、高端葡萄酒的核心产区。”新疆酿酒工业协会会长王莹这样说道。
23年来,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汇聚点滴努力,成就了如今巴州葡萄酒的优质产业。
创新理念促进蓬勃发展
23年来,巴州焉耆盆地的葡萄酒产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2019年第26届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中,新疆中菲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荣获唯一的大金奖,芳香、天塞、佰年、元森、帝奥、中菲产品获得金奖(新疆8个企业荣获此奖,其中焉耆盆地占6个)。全国35家通过“中国葡萄酒酒庄酒”商标审核的企业中新疆占10家,其中巴州占7家,产品质量得到行业和市场的充分认可。
“巴州按照规划引领、巩固优势、培育品牌、提升品质、延伸链条、融合发展的原则,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积极探索‘葡萄酒+’融合发展新模式,有效放大了葡萄酒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酿酒工程系主任李德美说道。
在自身影响力扩大的同时,巴州葡萄酒产业链还不断拓展延伸。近年来,焉耆盆地产区葡萄酒生产企业加大投入,研发新型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业形态,研发出葡萄籽油、葡萄籽原花青素等葡萄副产物保健、美容化妆品,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附加值。传统的酒庄逐步转变为集种植、酿酒、品酒、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居住等于一体,带有葡萄酒文化特色的综合性葡萄酒企业,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葡萄酒产业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态势。
目前,巴州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经过20多年的培育发展,焉耆盆地拥有12万亩成熟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40家酒庄集群连片发展,以做高端成品酒为主,拥有自已的商标,焉耆盆地葡萄酒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产品质量得到行业和市场的充分认可,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中国葡萄酒产区”之一。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葡萄酒产业发展也迎来最好发展时期。
润物无声带动乡村振兴
2009年天塞葡萄酒庄正在招聘管理葡萄树的员工,曾经学过果树管理的阿不拉·吐尔逊前去应聘,成为了天塞酒庄的第一批种植员工。
阿不拉·吐尔逊每天的工作就是管护葡萄苗和防护林。在这里,水电暖气网免费,没有房租。与酒庄所有种植工人家庭一样 ,阿不拉·吐尔逊一家住进了两室一厅一卫的专属员工宿舍。
天塞酒庄的工作改变着阿不拉·吐尔逊的生活。如今,他的工资已经涨到了5000余元,妻子在酒庄生活区经营着一个小卖部,一双儿女都在念书。
“如果巴州没有发展葡萄酒产业,这片戈壁荒滩仍然会像千万年以来一样,在风沙中沉寂,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阿不拉说。
据巴州工信局葡萄酒发展局局长王熙元预估的数据显示:葡萄产业按1人管理30亩计算,生产季常用工在4000人左右,按每人3万元/年计算,则给农民带来1200万元的收入。葡萄出土上架、采摘的季节工,按照1亩1人次计算,则全年季节工则达到10万人次以上,按照1人次150元计算,则给农民带来1500万的收入。
今年以来,自治州人民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葡萄酒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争取国家葡萄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资金用于葡萄种植基地标准化建设,开展焉耆盆地葡萄酒福建省推介活动、推出葡萄酒庄精品旅游线路,实施300亩标准示范园建设项目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出自治州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补助专项资金补贴政策,努力推动葡萄酒生产企业提质增效,促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后巴州将一如既往加大政策扶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新疆稳定红利持续释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产业综合承载区建设,“一区一中心一枢纽五基地”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实施的发展机遇。”王熙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