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葡萄酒的“十四五”发展目标

时间:2021-01-29 00:15:24  阅读:448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 文静

因疫情影响,产量萎缩至最高峰年份产量1/3的中国葡萄酒要缓慢爬坡,先赶超进口葡萄酒的量。

1月25日,记者从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获悉,该协会制定的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状况中,预计到2025年;我国葡萄酒行业产量为70万千升,追上进口葡萄酒量的年度最高峰,销售收入达 200亿元,实现利润40亿元。同时,协会呼吁要建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让葡萄酒成为消费者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树立我国葡萄酒行业的整体形象。

赶超葡萄酒全年进口量最高峰

中国酒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葡萄酒产量的最高点出现在2012年,为138万千升,同比增长16.9%。历史上,中国葡萄酒有6个年份突破百万千升大关,分别是2012年-2017年。去年,中国葡萄酒受疫情影响,葡萄酒产量和最高峰时相比不到1/3,仅为41.33万千升,同比下降6%。

按照中酒协的规划,到“十四五”末,中国葡萄酒的产量发展缓慢回升,而非赶超历史最好时期。70万千升的产量目标仅恢复到2018年国产葡萄酒的产量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70万千升相当于2017年进口葡萄酒最高峰时中国全年进口葡萄酒的数量。

在中国市场,进口葡萄酒从量上超过国产葡萄酒,是从2018 年始。这一年,中国葡萄酒市场进入国产、进口双下滑的低迷调整期。但国产葡萄酒的产量降速快于进口葡萄酒,导致进口葡萄酒以68.75万千升的微弱优势超过国产葡萄酒当年63万千升的产量。此后,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超过半壁江山。

树立我国葡萄酒行业的整体形象

作为葡萄酒消费大国,消费者青睐的往往以本国葡萄酒为主。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受Vinexpo委托,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wine and Spirit Research)发布了一项调查研究。研究称,传统葡萄酒饮用国法国和意大利在红葡萄酒的消费上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中国已荣膺榜首。就葡萄酒的总体消费来看,美国仍是全球各类葡萄酒的最大消费国。

但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是以进口为主,这和消费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愈加强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人文化自信日益增长,带动国货产品的消费自信。国产葡萄酒不能在缺乏文化自信,在盲目崇拜进口葡萄酒中‘迷失了自我’,或沦落为在中国生产的‘进口葡萄酒’。”1月25日,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在该协会官微上发表署名文章中指出。

中国酒业“十四五”规划就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让葡萄酒成为消费者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树立我国葡萄酒行业的整体形象。

中酒协葡萄酒分会提出,要继续加强葡萄酒文化建设,合理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葡萄酒文化;

进行中国葡萄酒发展史研究,阐明我国葡萄酒的历史及传播路径;

加强葡萄酒市场终端能力评价建设,整理总结出具中国饮食和饮酒文化特色的葡萄酒消费指南,引导葡萄酒生产者提供优质服务,给消费者提供明白消费;

构建葡萄酒健康饮用场景和方式,理性进行葡萄酒餐酒搭配的推广。

在中国特色葡萄酒文化的形成或推广中,产区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酒协葡萄酒分会提出,要继续推动葡萄酒小产区的认定和培育,深挖产区产品风格特点,培育和扶持产区种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诚信度高、特色鲜明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大力推动优势葡萄酒产区品牌建设,积极推动产区组织国际性活动,推动我国葡萄酒行业与国际全面接轨;积极推动地方产区政府进行产区法规条例的制定,加强产区葡萄酒企业的管理,维护产区品牌的美誉度。

产区离不开种植。中国酒业“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继续科学优化葡萄酒产业布局,合理发展有自身特点及优势的酿酒葡萄基地和产业集群,形成原生葡萄酒、冰葡萄酒、起泡、白葡萄酒和优质红葡萄酒等风景优美、人民富足、社会安定的极具地域风格特征的葡萄酒产区,提高产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产区中,产品的品种也要多样化和差异化,高档、中档葡萄酒和佐餐酒同步发展及合理的产品结构调整目标;实行葡萄酒产品的合理分级;形成起泡、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冰葡萄酒和特种葡萄酒多样化发展的产品类型,以满足市场需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