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多名庄行之伊甘庄Chateau D’Yquem
时间:2012-12-24 11:55:28 阅读:810
在酒乡中沉迷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转眼就已经走到波尔多名庄朝圣之行的最后一站了。不过,这一站也是最让我们充满期待的——鼎鼎大名的伊甘庄(Chateau D’Yquem)。这个被誉为“滴金庄”的波尔多Sauternes产区唯一的1855分级的超第一级特等酒庄到底有什么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葡萄酒饕客,让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希望此行能够解开心中的谜团。 古堡迷踪 参观完历史文化名镇圣埃米利永小镇之后,我们朝伊甘庄进发,那是一个明媚的中午,犹如梦幻般,车窗外连绵不绝的葡萄园和年代久远的古堡仿佛被镶上了一道金边,偶尔还会看到一道彩虹横卧在天边,温暖的阳光让人昏昏欲睡。突然,车上有人惊呼起来,朝着那人所指的方向,我们看到碧蓝的天空中居然飘来一团乌云,而且这片乌云还在快速移动,朝葡萄园俯冲。定睛一看,原来是黑压压的一大群鸟儿,它们看准了葡萄园里的果子,就集体向前压进,啄食之后,又朝下一个目的地进攻。 正当我们被眼前的景象吸引的时候,车已经拐了个弯停了下来,原来伊甘庄就在这群鸟儿啄食的葡萄园的山坡上。只见,黑压压的鸟儿盘旋在酒庄上空,就好像电影里神秘的古堡笼罩在谜一般的氛围中。所幸,已是11月初,葡萄的采摘工作已经基本完成,鸟儿的行动并无大碍,只是让人虚惊一场。不过,我们不得不感慨,当地良好的自然条件,让整个生态圈都保持活跃。要知道鸟儿啄食葡萄以后的葡萄籽通过粪便排泄也是千百年来葡萄繁衍的一种方式,虽然现在都是采取人工植株,但是,对于自然生态的尊重和敬畏,是我们在波尔多时参观的每个酒庄里都能看到和感受到的。 正在我神游间,只见鸟儿们找到下一个目标,旋即飞走。迷雾散去,我仰头看到一座古老巍峨的城堡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仿佛在诉说着酒庄的古老历史。伊甘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52年,波尔多当时还处于英国国王伊甘(Yquem)的统治之下,而这个地方是英国公爵的一片私人领地,1593年,当时担任波尔多市长的法国人罗杰(Roger de Sauvage)家族获得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并在若干年之后,罗杰家族建立起了伊甘酒庄,主要生产甜白葡萄酒。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在参观完波尔多酒庄后,欣然选购了250瓶1784年的伊甘甜白,嗜酒总统的偏好让伊甘酒庄闻名天下。1785年罗杰家族最后一个成员约瑟芬女士嫁给了萨鲁克斯,该园便成为了萨鲁克斯家族的财产。一战期间,伊甘庄园被当做战地医院使用,但酒庄并未受到大的损毁。1968年,萨鲁克斯的后裔亚历山大伯爵接管了伊甘酒庄。后来由于家族内部出现纷争,在萨鲁克斯家族拥有了200多年伊甘的1996年11月,伊甘酒庄被LVMH集团购入囊中,成为LVMH集团的又一软奢侈品。虽然归属权改变了,但是酒庄依然继承了几百年来的尊贵和荣耀,在品质上依然追求精益求精,只在最好的年份出产甜白葡萄酒。
啄食葡萄的鸟儿犹如乌云一般。
伊甘古堡上空密密麻麻的黑点全是贪食的鸟儿。
“乌云”散去伊甘古堡恢复了一片宁静。 品鉴2007和1996年伊甘 “Bonjour”,一句热情的法语“你好”打断了我的沉思,原来酒庄的主人Pierre Lurton先生已经在大门口热情迎接着我们的到来,由于已经比预计的时间晚了一点,我们在大厅里饮用了一杯香槟王Dom Perignon,稍事休息就步入餐厅,开始了当天隆重的午宴。
波尔多鼎鼎大名的Pierre Lurton先生在酒庄门口欢迎我们的到来。
开胃香槟。
一场隆重的午宴即将拉开帷幕。
第一款酒,伊甘白酒2010
干白搭配龙虾。 第一款注入杯中的佳酿是2010年份的伊甘白酒。清澈干净的酒体,稻草黄,散发出桃子、白色水果的味道,入口清新而优雅。由60%的赛美容和40%的长相思酿造而成。和开胃菜龙虾搭配,非常相得益彰。这时候,午后温暖的秋日阳光从窗口斜照进来,我喝着美酒,就着美食,耳畔仿佛响起了结婚进行曲的声音,享受于这么完美的搭配。 Lurton先生说,酒庄从1959年开始,遇到不好的年份,停产伊甘甜白酒,改为生产一种味道极佳的开胃酒“Y”酒(Ygrec),也就是我们今天喝到的这一款。年产仅1万瓶。
第二款酒,伊甘甜白2007 第二款酒是2007年的伊甘甜白酒。诱人的金黄色,想起人们对伊甘庄的爱称——滴金庄。蜂蜜的味道浓郁,中重酒体,甜而不腻,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位优雅婀娜的少妇,手拿折扇,坐在金色的阳光下翻阅一本诗集。Lurton先生说,他曾经喝过一瓶1861年的伊甘,味道也非常好。 谈起今年的收成,他说,今年的干白还不错,甜白要等一到两个月的酿造期之后才能考虑要不要产酒。他告诉我们,庄园的采摘工作刚刚结束,今年的采摘持续了2个半月。伊甘庄园的采摘工作每年都由经验丰富的人来进行,每次有200来个当地人来到伊甘,按月付薪。由于每次采摘要精确到颗粒,所以对葡萄成熟度的辨别要求非常高,可以说,没有这些采摘工人就没有我们杯中的美酒。
第三款酒,伊甘甜白1996搭配水果冰淇淋。 第三款是1996年的伊甘甜白酒,这个年份是伊甘的大年。清澈的酒体,颜色呈深金黄色,散发出成熟的杏、深色水果的味道,中重酒体,柔和优雅的口感,回味甜蜜,让人沉醉。仿佛可以让人捕捉到那一年阳光和土壤的味道。 Lurton先生是一个中国通。席间,聊到和中国的感情,他给我们看他手机里面和中国的功夫巨星成龙的合照,并称两人是很好的朋友。在一个私人俱乐部里面认识,有一次Lurton先生到香港,成龙还专门安排车接他,从此两人的友谊也就更上一层楼。
笔者与Pierre Lurton先生。 葡萄成熟时:天赐的佳酿 午宴过后,我们当然不会放过到酒庄参观的机会。Lurton先生特意安排了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 伊甘庄坐落在一个75米高的小丘陵顶上,土壤表面是一层薄薄的碎石与砂子土,底层为黏土和石灰岩。几百年来,庄主花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不断改造葡萄园,修建排水管道。葡萄树平均树龄为35年,每公顷年产量不超过1000公升,平均需要四株葡萄树的果实才能酿出一瓶伊甘甜白酒。 葡萄成熟时,葡萄园附近的加龙河和纪隆德河带来的湿气和早上的雾气,使得将要成熟的葡萄皮上长了一层抗灰色葡萄孢,也叫贵腐菌,这种霉菌吸收葡萄上的湿度和糖分的结晶,用感染了贵腐菌的葡萄酿的酒浓郁香醇,别有一番特色。 伊甘庄到现在仍采用传统的马拉犁耕种,用人手剪枝,“逐粒精选”,在葡萄开始凋萎干枯成为贵腐葡萄的时候,分别要采摘6千多次,每次只摘下枯萎程度最深的葡萄,其它的则会留到下次采摘。 伊甘甜白酒由80%的赛美容葡萄和20%的长相思酿成。这种酒在酿造过程中非常讲究,葡萄榨汁仍用旧式的小型篮式压榨机,用全新的木桶发酵,发酵完成后,采用全新的木桶醇化3年,在醇化期间,每周要将所蒸发掉的部分加满,并且经常换桶。在装瓶前,还要对葡萄酒进行严格的检验。
俯瞰伊甘葡萄园。
酒庄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解贵腐酒的成因。
酒庄陈列的照片PS了贵腐葡萄成熟经历的几个阶段。
醇化期间,每周都要将所蒸发掉的葡萄酒加满。 价值连城的地下酒窖 很荣幸的,我们得到允许,去参观存放伊甘老酒的地下酒窖。负责解说的工作人员还不够级别掌管地下酒窖的钥匙。我们等了片刻,一位西装革履的长者过来用一把古老的钥匙打开了酒窖的大门。地下酒窖比我们想象的要简陋得多,各个年份的伊甘酒,就这么层层叠叠地堆放在一起。不知情的人,根本难以相信,这个20多平米的房间里面的所藏都是价值连城,任何一箱酒放到世界顶级拍卖会上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这里休憩的精灵们,他们的呼吸中是否会感受到我们这些不素之客的存在呢?在时光的流转中,他们又有什么本事保持自己的醇美与芳香呢?那些酒标都已经腐蚀了的酒瓶,外观已经非常斑驳难看,但是想起Lurton先生说的1861年的葡萄酒依然很好,不仅让人联想到,葡萄酒和人一样,容颜易逝,但是,真正有内涵的人却不会害怕年华的老去,而是和岁月做朋友,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表现出自己的不同寻常的特质,让人回味。 伊甘庄,作为这次名庄之行的完结,真的是一个Happy Ending。她让我们懂得,波尔多名庄之所以几个世纪长盛不衰,不仅是因为上天恩赐的风土,还离不开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耕耘的酒庄主、酿酒师和酒农们的辛勤耕耘和努力。他们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他们的佳酿却在世界各地爱酒之人的杯中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赞誉,攻城容易守城难,面对新世界的崛起,波尔多名庄的拥有者们不敢懈怠,在坚持传统的时候,又在大胆地引进酿酒技术的革新。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成功没有捷径或秘诀,只有长期的付出才能有收获!
斑驳的酒瓶里面是时光带不走的美好佳酿。
笔者身后就是价值连城的伊甘老酒的陈列架。
秋日的酒庄处处皆景。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