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酒中国:对等关税加码,中国葡萄酒进口市场格局继续生变

作者:wine  时间:2025-04-11 00:59:10  阅读:18

随着对等关税政策愈演愈烈,美国葡萄酒进口至中国的综合税率从29%一路飙升。关税作为长期影响双边进口酒类的重要因素,美国酒在华“量缩价涨”的趋势或持续深化,中国白酒出口同样受制于税费壁垒。

对等关税政策的调整直接冲击了本就脆弱的市场份额——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葡萄酒进口额仅5177万美元,同比微增1.4%,但进口量下降4.8%,均价涨幅6.5%难以抵消关税成本压力。

美国葡萄酒或双轨分化:膜拜酒坚挺,头部品牌承压

头部美国葡萄酒品牌在中国市场呈现两种分层

位于美国葡萄酒顶端的是被冠以“膜拜酒(Cult Wine)”的超高端酒款:如啸鹰(Screaming Eagle)、哈兰(Harlan Estate)等,凭借稀缺性和收藏属性,国内进口商不唯一,通过公开市场流通,受众群是酒类发烧友及顶级藏家,因近年高端葡萄酒市场遇冷,对待美国对等关税的消费韧性反而较强。


膜拜酒哈兰(Harlan Estate)

对于头部的流通酒庄及集团产品:依赖进口商代理的大众及中高端品牌,成为此轮关税冲击的核心。其中,罗伯特・蒙达维酒商(Robert Mondavi)是美国最著名的葡萄酒商之一,其创始人罗伯特・蒙达维被誉为加州葡萄酒之父,对美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现由ASC精品酒业代理进口。此外,专注于葡萄酒进口酒领域的挖酒集团,因于2023年先后收并购美夏酒业、桃乐丝中国而获得一众美国中、高端葡萄酒品牌的代理权:Kendall-Jackson(肯道杰克逊)、E.&J. Gallo Winery(嘉露酒庄)、Chateau St. Michelle(圣觅仙)、Ridge(瑞园)、La Crema(乐珂玛)、Eroica(艾若伊卡)等。挖酒表示,这类品牌短期内或受现有安全库存保护不存在美国酒价格上涨等因素,但在未来补货上将面临严重影响,进而恐造成在国内市场份额的减少。


肯道杰克逊(Kendall-Jackson)

进口商“冰火两重天”:单线玩家濒危,综合型巨头韧性凸显

关税冲击波下,进口商生存状态两极分化

单线美国酒进口商濒临出局:某专注纳帕谷葡萄酒的进口商在得知对等关税政策后,预计2025年订单量将暴跌70%,资金链断裂风险骤增。行业预计本年内或有30%单线美国酒进口商退出市场。

综合型进口商缓冲空间显著:以ASC、EMW、挖酒、富隆酒业、骏德酒业、灵笙酒业等为代表的葡萄酒进口商,凭借布局世界葡萄酒产酒国展现抗风险能力。2024年数据显示,澳大利亚(36.9%)、法国(31.0%)、智利(11.2%)三国占据中国葡萄酒进口额近80%,美国仅以3.25%位列第五。据业挖酒内部人士分析,2025春季糖酒虽略有回暖,但国内葡萄酒市场仍难言复苏,美国关税的增加,或给关税优惠国占领国内市场增加更多动力,美国葡萄酒将成为多年前的“中澳反倾销政策”下的澳洲葡萄酒。


数据来源: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2025年1月

结构性矛盾:文化认知与政策劣势双重夹击

美国葡萄酒在华困境不止于关税

传统产区“垄断”消费者心智:欧洲葡萄酒凭借历史底蕴占据高端市场,智利、新西兰、澳大利亚则以协定关税0%抢占性价比赛道,美国酒长期缺乏产区故事与消费者教育。

新世界国家的政策红利:对比智利、澳大利亚的关税优惠,美国酒成本劣势被63%的税率进一步放大,终端价格竞争力荡然无存。

历史镜鉴:关税改写贸易版图的确定性

关税对葡萄酒消费的传导效应早有先例

中美2018-2020:美国酒份额从4%骤降至不足2%,法国、智利趁机填补空缺;

中澳反倾销税(2021-2023):澳大利亚葡萄酒因218%关税退出主流市场,2024年虽强势回归,但份额仍不足疫情前三分之一。

此类案例印证,关税是重塑消费格局的核心变量。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白酒出口同样受制于税费壁垒:欧美多国按酒精度征收阶梯关税(如美国对53%vol白酒征收3.5美元/升烈酒税),导致终端价格居高不下。


行业展望:替代市场争夺与结构性转型

短期来看,国内美国酒进口商寻找低价美国酒替代或寻找零关税产区布局;长期而言,美政府一日不取消对等关税政策,中国葡萄酒市场将一日坚定“去美国化”趋势。澳大利亚、法国、智利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而对于全球酒业,如何突破关税与文化的双重壁垒,仍是国际化进程的核心命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