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喝了2000年葡萄酒,怎么到了现代,葡萄酒成了洋酒?

时间:2022-06-14 22:24:59  阅读:206

来源: 宝贝与母亲

如今人们说到葡萄酒,脑海里总能显现出一望无际的法国庄园。优雅的贵族们举着高脚杯,杯子里仅有三分之一红色液体,他们轻晃酒杯,先用鼻子闻,然后观察挂杯,最后轻抿酒液,让葡萄酒在口腔中回味。

但如果你熟悉中国历史,一定记得我们有“葡萄美酒夜光杯”这句话。再想想这句诗词出现的时间,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的张骞、班固等人坚持不懈为汉帝国开拓疆土的时候,就把来自西方的葡萄引进中国。

在汉朝流传下来的诸多文学作品、生活器具中,考古学家们发现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葡萄酒,甚至还有孟陀用葡萄酒贿赂宦官,买了凉州刺史官衔的典故。这就说明,至少在2000年前,中国和欧洲的葡萄酒酿造水平基本是一致的。

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差异但是,中国和西方国家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当天平的一端放上粮食谷物,另一端放上水果后,天平会迅速朝着粮食谷物倾斜。在中国古代,用粮食酿造的酒比水果酿造的酒更高级,黄酒、白酒比葡萄酒更上得了台面。

中西方提高产酒量的做法差异中国人在不断研发酒类的时候,发现了一种保存酒种的东西——酒曲。酒曲能够分解新谷物里的淀粉,酿造出新的酒酿,另一方面能促使酵母菌吸收糖分,产生酒精。这在粮食酒的发展历程中起到推进作用。

而西方人在研发葡萄酒的时候,走了另一条路——蒸馏。蒸馏可以规避酒里的各种杂质,得到品质更稳定的酒精饮料,提纯出来的酒度数更高,味道更烈,保存时间更久。

中西方对酒的品味差异在不同做法下,中西方生产出来的酒有很大的差异性。中国的谷物酒以黄酒为首,酒液呈现迷人的琥珀色。残留下来的蛋白质和糖在热力催化下,会产生无与伦比的“鲜味”,这是葡萄酒难以带来的味道。

而中国人对这种独有的鲜味着迷,于是长久以来对好酒的评判标准,一是酒的颜色是琥珀色,二是酒温热后产生鲜香味,比常温的酒更好喝。这也成为文人雅士、皇家贵族们流行的风情。

而葡萄酒呢,味道干涩,只有酸性物质“单宁”,没有经过深入研究,对葡萄酒的印象只有酸涩、难以保存、营养价值不高,因此葡萄酒在中国有很长一段的时间没有被重视。葡萄酒这种果酒,在中国的历史中自然谈不上形成文化。

如今,中国和世界接轨,来自西方的葡萄酒被端上中国人的餐桌。人们这才发现原来葡萄酒喝起来已经不是原来酸涩的味道,带有迷人芳香的各类葡萄酒,拥有各自独特的魅力。

西方文化的传入,也让葡萄酒的地位升级。葡萄酒在文化作品的展现,给人一种优雅高贵的姿态,吸引许多中国人追捧。我们的白酒、黄酒文化虽然有历史,但现今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反倒不如葡萄酒更容易让人接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