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林海:呼唤中国葡萄酒“产区时代”的到来
时间:2021-12-01 20:20:49 阅读:344
来源:葡萄酒研究
近期,“UCW向上中国葡萄酒”携手中国葡萄酒展团高调亮相ProWine Shanghai,并举行了系列推广活动。
作为每年的重头大戏,今年的ProWine产业论坛以“中国葡萄酒的未来”为主题,并邀请到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郝林海主席,在演讲中,郝主席明确提出了未来“葡萄酒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区竞争”。除此之外,郝主席还有哪些精彩观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葡萄酒产区是葡萄酒的根
现今中国,葡萄酒虽然远不是市场主角,但却缤纷喧嚣十分热闹。但大家主要关注的还是葡萄酒作为一个商品的市场表现,它的品牌,价格,效益等 。围绕这样一个关注,各种论坛、展会、培训教育、媒体舆论、专家学者等都各有各的关切,因此,葡萄酒也在中国热闹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这说明葡萄酒在逐步融入国民的生活与文化当中。
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么葡萄酒的“门道”到底是什么呢?我有一个非常小儿科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也都无法回避,就是“葡萄酒是怎么来的?”。
葡萄酒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化学合成的,也不是在车床上加工出来的。葡萄酒是用葡萄酿造出来的,生物发酵是最基本的工艺过程。而葡萄则是葡萄藤上结的果实,葡萄藤是长在地上的,集中连片、有一定规模的葡萄园加上一定数量的酒庄形成“葡萄酒产区”。
我们现在说的波尔多、门多萨、里奥哈、纳帕都是葡萄酒产区,有集中的葡萄园种植,有集中的酒庄。我的问题以及关注是,我们要在中国说葡萄酒、做葡萄酒这个事业,首先需要厘清三个问题,目前,我们国家现在到底种了多少的酿酒葡萄藤?到底有多少个酒庄?以及到底有几个葡萄酒产区?
我这有几组数据提供参考,现在中国种植的欧亚种酿酒葡萄,多的说是400万亩,少的说是160万亩左右;酒庄的数量乐观的说有1200个,少的说有500个;那么,有多少个产区呢?乐观的说有11、12个,也有的说严格来讲中国只有3.5个产区。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去了解。客观来讲,宁夏现在有60万亩左右的欧亚种酿酒葡萄,有二百零几个酒庄。
我们不说最多,也不说最少。我们现在就以中国有250万亩酿酒葡萄来算一个简单的账。假定每亩500公斤葡萄都用来酿酒,以750ml容量计算,250万亩酿酒葡萄可以酿酒约10亿瓶。目前,我国市场上每年大约有30亿瓶葡萄酒,这说明大体有20亿瓶是商家从国外购进原料的,或大包装或瓶装进口的葡萄酒。换句话说,我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至少应在750万亩左右,现有缺口约500万亩。
当然,倘若国人永远只喝进口葡萄酒也就罢了,否则,必须面对中国葡萄酒产区建设这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因为,葡萄酒产区是葡萄酒的根,是承载葡萄酒产业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自己真正的葡萄酒产区,中国葡萄酒产业就永远是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中国的消费者就永远处于望洋兴叹、买椟还珠的游戏之中。无法体会中国文化、中国自然环境在酒中的体现。
因为葡萄酒不是简单的一杯有酒精度的饮料。它不简单,具有商品属性,还具有文化属性。
葡萄酒产区是葡萄酒的魂
我想强调,葡萄酒产区是葡萄酒的魂。从根本上讲,葡萄酒是一种特定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产物。每个葡萄酒产区都是一个自然生态圈,每个葡萄酒产区都有一个文化生态圈,而且它们永远不会一模一样。因此,透过一杯葡萄酒可以看到不同葡萄酒产区的自然与文化特征,欣赏到多样化的自然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所以你只买进口葡萄酒 ,就是我前边所说的望洋兴叹、买椟还珠。
但是,在我国要理清这个概念却非易事。因为中国白酒文化己经以自己特有的概念成功的植入了十几亿人的脑袋!洋酒、包括干型葡萄酒要落地中国,须面对强大的胁迫环境,加之全球化盛行的批量标准化食品生产例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大一统”文化观念加上“全球化”消费潮流,使得文化与物质消费严重同质化。
而“葡萄酒产区”以及“风土”的概念,或许能帮助我们重新寻找到与大自然亲近并感知多元文化的机会。
产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产区也不是一个行政区划。那么,它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最基础的条件就是适宜酿酒葡萄藤生长,能使果实成熟,具备而言,就是糖、酸、单宁等含量比例协调的地理气候环境;其次是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的葡萄园;第三是有一定数量相对集中的酒庄。
产区风土是我们需要在产区建设中高度重视的,产区风土其实讲的就是天、地、人对产区的影响。产区风土可以分为大风土、中风土以及小风土,对葡萄酒产区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你这个产区要和当地的气象、地理文化、人文条件相结合,“风土” 离不开产区、“风士” 有籍贯、“风士” 要落地、“风土”搬不走、而且产区有不同,十里不同天,“风土〞 有差异。
在产区建设当中我觉得必须要说一点,就是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今年五月份,国务院批准在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建立中国第一个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这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产区建设的重大事件。
一杯葡萄酒既可以沟通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也可以沟通产区风土、自然环境这些生态密码。
最后我想总结说,葡萄酒产区是葡萄酒的根,葡萄酒产区是葡萄酒的魂,葡萄酒的核心竞争力是葡萄酒产区竞争力。立足产区、建设产区,扎扎实实种葡萄,老老实实酿酒。尊重不同产区自然与文化的差异。让悬浮在半空的葡萄酒落在中国土地上,让消费者从了解一瓶葡萄酒的来源开始去品尝感知自然与文化丰富多彩的况味。
近期,“UCW向上中国葡萄酒”携手中国葡萄酒展团高调亮相ProWine Shanghai,并举行了系列推广活动。
作为每年的重头大戏,今年的ProWine产业论坛以“中国葡萄酒的未来”为主题,并邀请到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联合会郝林海主席,在演讲中,郝主席明确提出了未来“葡萄酒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区竞争”。除此之外,郝主席还有哪些精彩观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葡萄酒产区是葡萄酒的根
现今中国,葡萄酒虽然远不是市场主角,但却缤纷喧嚣十分热闹。但大家主要关注的还是葡萄酒作为一个商品的市场表现,它的品牌,价格,效益等 。围绕这样一个关注,各种论坛、展会、培训教育、媒体舆论、专家学者等都各有各的关切,因此,葡萄酒也在中国热闹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这说明葡萄酒在逐步融入国民的生活与文化当中。
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么葡萄酒的“门道”到底是什么呢?我有一个非常小儿科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也都无法回避,就是“葡萄酒是怎么来的?”。
葡萄酒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化学合成的,也不是在车床上加工出来的。葡萄酒是用葡萄酿造出来的,生物发酵是最基本的工艺过程。而葡萄则是葡萄藤上结的果实,葡萄藤是长在地上的,集中连片、有一定规模的葡萄园加上一定数量的酒庄形成“葡萄酒产区”。
我们现在说的波尔多、门多萨、里奥哈、纳帕都是葡萄酒产区,有集中的葡萄园种植,有集中的酒庄。我的问题以及关注是,我们要在中国说葡萄酒、做葡萄酒这个事业,首先需要厘清三个问题,目前,我们国家现在到底种了多少的酿酒葡萄藤?到底有多少个酒庄?以及到底有几个葡萄酒产区?
我这有几组数据提供参考,现在中国种植的欧亚种酿酒葡萄,多的说是400万亩,少的说是160万亩左右;酒庄的数量乐观的说有1200个,少的说有500个;那么,有多少个产区呢?乐观的说有11、12个,也有的说严格来讲中国只有3.5个产区。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去了解。客观来讲,宁夏现在有60万亩左右的欧亚种酿酒葡萄,有二百零几个酒庄。
我们不说最多,也不说最少。我们现在就以中国有250万亩酿酒葡萄来算一个简单的账。假定每亩500公斤葡萄都用来酿酒,以750ml容量计算,250万亩酿酒葡萄可以酿酒约10亿瓶。目前,我国市场上每年大约有30亿瓶葡萄酒,这说明大体有20亿瓶是商家从国外购进原料的,或大包装或瓶装进口的葡萄酒。换句话说,我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至少应在750万亩左右,现有缺口约500万亩。
当然,倘若国人永远只喝进口葡萄酒也就罢了,否则,必须面对中国葡萄酒产区建设这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因为,葡萄酒产区是葡萄酒的根,是承载葡萄酒产业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自己真正的葡萄酒产区,中国葡萄酒产业就永远是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中国的消费者就永远处于望洋兴叹、买椟还珠的游戏之中。无法体会中国文化、中国自然环境在酒中的体现。
因为葡萄酒不是简单的一杯有酒精度的饮料。它不简单,具有商品属性,还具有文化属性。
葡萄酒产区是葡萄酒的魂
我想强调,葡萄酒产区是葡萄酒的魂。从根本上讲,葡萄酒是一种特定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产物。每个葡萄酒产区都是一个自然生态圈,每个葡萄酒产区都有一个文化生态圈,而且它们永远不会一模一样。因此,透过一杯葡萄酒可以看到不同葡萄酒产区的自然与文化特征,欣赏到多样化的自然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所以你只买进口葡萄酒 ,就是我前边所说的望洋兴叹、买椟还珠。
但是,在我国要理清这个概念却非易事。因为中国白酒文化己经以自己特有的概念成功的植入了十几亿人的脑袋!洋酒、包括干型葡萄酒要落地中国,须面对强大的胁迫环境,加之全球化盛行的批量标准化食品生产例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大一统”文化观念加上“全球化”消费潮流,使得文化与物质消费严重同质化。
而“葡萄酒产区”以及“风土”的概念,或许能帮助我们重新寻找到与大自然亲近并感知多元文化的机会。
产区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产区也不是一个行政区划。那么,它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最基础的条件就是适宜酿酒葡萄藤生长,能使果实成熟,具备而言,就是糖、酸、单宁等含量比例协调的地理气候环境;其次是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的葡萄园;第三是有一定数量相对集中的酒庄。
产区风土是我们需要在产区建设中高度重视的,产区风土其实讲的就是天、地、人对产区的影响。产区风土可以分为大风土、中风土以及小风土,对葡萄酒产区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你这个产区要和当地的气象、地理文化、人文条件相结合,“风土” 离不开产区、“风士” 有籍贯、“风士” 要落地、“风土”搬不走、而且产区有不同,十里不同天,“风土〞 有差异。
在产区建设当中我觉得必须要说一点,就是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今年五月份,国务院批准在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建立中国第一个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这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产区建设的重大事件。
一杯葡萄酒既可以沟通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也可以沟通产区风土、自然环境这些生态密码。
最后我想总结说,葡萄酒产区是葡萄酒的根,葡萄酒产区是葡萄酒的魂,葡萄酒的核心竞争力是葡萄酒产区竞争力。立足产区、建设产区,扎扎实实种葡萄,老老实实酿酒。尊重不同产区自然与文化的差异。让悬浮在半空的葡萄酒落在中国土地上,让消费者从了解一瓶葡萄酒的来源开始去品尝感知自然与文化丰富多彩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