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葡萄酒产区系列之宁夏:投资向左 盈利向右
时间:2019-12-20 21:41:49 阅读:433
来源 : 酒讯 作者 : 杨柳一
近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被纳入中欧地理协定附录,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再次吸引公众眼球。“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也曾如此评价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这里恰到好处的光照、温差、土壤,赋予了它独特的风土和光环,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并在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
在吸引世界目光关注的同时,这片土地也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注入,随后酒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葡萄酒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这里过半数的酒庄尚在亏损中。作为宁夏全域旅游的重要一环,其葡萄酒旅游业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在吸引客流能力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特色小镇+酒庄+旅游+文化”是一个体系的工程,整体来说要与多方资源相配套,需要时间和品牌的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
2020年实现千亿产值
作为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4;建成酒庄86个,占全国1/3;年产葡萄酒1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30亿元;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10位,葡萄酒品牌价值达271.44亿元。
而这距离宁夏的葡萄酒千亿产值梦还很遥远,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助理马永明曾透露,“下一步要全力培育旗舰酒庄,发展领衔产品,力争到2022年,年产葡萄酒5亿瓶以上,带动15万人以上就业,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
据了解,早在2012年,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便印发了《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一个葡萄文化发展中心、三个葡萄酒城、十个葡萄旅游小镇、一百个以上特色葡萄酒庄、百万亩葡萄基地、千亿元综合产值”的发展目标。
产值目标不仅体现在产区政府的规划中,更体现在每一个企业的规划中。在12月份长城葡萄酒召开的客户年会上,中粮长城酒业副总经理刘鑫明确表示,希望在未来三年内,长城天赋的营收规模要超过1个亿。宁夏朗斐葡萄酒的掌门人陈向东更是明确表示,“要成为葡萄酒业龙头,到2021年实现6~8个亿的营收,3年内上市”。
今年前三季度,国产葡萄酒销售收入110亿元,下降12.83%;利润5.4亿元,下降35.38%,这表明国内大多数葡萄酒企业都处于持续亏损中,而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酒企也未能幸免。
中小酒庄盈利之殇
记者查阅官方资料发现,目前宁夏酒庄数量已经达到200余家,其中已建成的酒庄86家,正在建设的有113家。产区内不仅有长城天赋酒庄、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类人首酒庄、志辉源石酒庄等知名酒庄,还有立兰酒庄、卓德酒庄、蒲尚酒庄等中小酒庄。
在官方介绍中,宁夏产区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酒庄酒产区,坚持走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的路子。“精品酒庄酒”也成为了宁夏的一个活标签。但有业内人士指出,酒庄数量众多可以保证把产区做大,却不能真正做强。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营收可观的葡萄酒企不会超过两位数。
据悉,宁夏葡萄酒产量占到中国年产量的四分之一,但具体到酒庄而言,产量规模却不占优势。比如新近建成的西鸽酒庄来说,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个投入4个亿,拥有2万亩葡园,占地2.5万平方米的酒庄,年产能为1000万瓶。但记者在天猫以“贺兰红N28”为关键词搜索发现,销量最高的也不过月销10笔。
一方面是销量不乐观,另一方面还面临资金持续投入的压力。据悉,虽然目前西鸽已拥有大资本的投入、政策的支持和专业的技术等,但由于前期资金投入巨大以及维护成本骤增,需要持续的外部资金支持。据西部担保西鸽酒庄项目负责人透露,“仅2019年下半年,便为酒庄提供了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后面我们还会根据酒庄销售增长趋势为其匹配相应的资金支持”。
除了吸纳外部资金以及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外,许多酒庄还采取了“抱团取暖”的形式,西鸽酒庄也是其中之一。今年9月份,贺兰山东麓贺兰红共享酒庄开工仪式正式举行,项目总投资7亿元,预计年生产葡萄酒3000万瓶,以闽宁镇3万亩葡萄基地为核心,整合了产区内的德龙酒庄、立兰酒庄、巴格斯酒庄、禹皇酒庄等多家种植基地,预计直接营收或超10亿元。
尽管采取了如此多的的措施,酒庄产品的知名度依然不高,“市场上有多少人知道贺兰晴雪,贺兰红与天赋的差异在哪里”,有从业者直言品牌力薄弱以及差异性不突出等特征也导致了其在消费力上不占优势。朱丹蓬则认为品牌力不足的原因在于产区概念在中国刚开始起步,“以前中国葡萄酒是以品牌为主,产区为辅的宣传模式。近几年,中国葡萄酒在遭遇整体下滑后,也在打造产区的概念,但是产区的概念还刚刚开始,还不成熟”。
他同时认为,由于整个产区的规划、指引及准入的制度的匮乏,导致产区的稀缺度、唯一性、公信力在短时期内难以建立,这也是在产区概念未能在消费端形成口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除了发力一、二产业,宁夏贺兰山东麓还将“葡萄酒+”融入了第三产业中。
掘金“酒旅”新风口
9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嘉年华活动宣布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当选中国最佳葡萄酒旅游产区,将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葡萄酒旅游产区投选活动,“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智库”同期揭牌。
据浙江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周玲强透露,“围绕一产和二产为核心的种植加工在宁夏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但是中国自己的葡萄酒在市场推广过程中进程缓慢,急需从综合开发的角度,多维度解决这个问题。”
据悉,目前宁夏有36个酒庄建成旅游酒庄,年接待人数已达50万人次以上,酒庄游成为了宁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贺兰山东麓产区曾被世界葡萄酒大师丽兹·塔驰收入《全球葡萄酒旅游最佳应用》中,成为美国大学葡萄酒教材。
而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成果也有目共睹。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八届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期间,共计收入310万元,接待游客20万人次,而在参展的人群中,宁夏周边游客占到了30%。
紧抓酒旅融合新风口,宁夏还着重规划了葡萄酒小镇(酒庄)项目,如张骞丝路葡萄酒教育文化小镇项目、罗山东麓葡萄文旅特色小镇等。
朗斐股份执行总裁仲伟德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更多葡萄酒小镇项目规划细节,“未来建成的罗山东麓葡萄文旅特色小镇,除了参观、旅游、葡萄酒消费之外,为增强体验性,突出宁夏产区优势特色,还将引入宁夏牛羊肉、大小米、枸杞等特色农产品。”他同时透露,此项目预计10年内建成。
由于小镇项目投资时间较长,地处西北,距离核心体验消费区域较远等因素,目前小镇的经济效益尚待考量。
朱丹蓬也认为这一块需要时间和品牌的沉淀,“特色小镇+酒庄+旅游+文化”是一个体系的工程,整体来说要跟很多的资源相配套,如旅游小镇相应的硬件的投入以及名片的打造等。如果没有太大的资源投入,没有太多的游客去的话,也是徒有虚名。
近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被纳入中欧地理协定附录,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再次吸引公众眼球。“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也曾如此评价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这里恰到好处的光照、温差、土壤,赋予了它独特的风土和光环,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并在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
在吸引世界目光关注的同时,这片土地也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注入,随后酒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葡萄酒市场并不景气的情况下,这里过半数的酒庄尚在亏损中。作为宁夏全域旅游的重要一环,其葡萄酒旅游业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在吸引客流能力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特色小镇+酒庄+旅游+文化”是一个体系的工程,整体来说要与多方资源相配套,需要时间和品牌的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
2020年实现千亿产值
作为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4;建成酒庄86个,占全国1/3;年产葡萄酒1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30亿元;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10位,葡萄酒品牌价值达271.44亿元。
而这距离宁夏的葡萄酒千亿产值梦还很遥远,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助理马永明曾透露,“下一步要全力培育旗舰酒庄,发展领衔产品,力争到2022年,年产葡萄酒5亿瓶以上,带动15万人以上就业,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
据了解,早在2012年,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便印发了《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一个葡萄文化发展中心、三个葡萄酒城、十个葡萄旅游小镇、一百个以上特色葡萄酒庄、百万亩葡萄基地、千亿元综合产值”的发展目标。
产值目标不仅体现在产区政府的规划中,更体现在每一个企业的规划中。在12月份长城葡萄酒召开的客户年会上,中粮长城酒业副总经理刘鑫明确表示,希望在未来三年内,长城天赋的营收规模要超过1个亿。宁夏朗斐葡萄酒的掌门人陈向东更是明确表示,“要成为葡萄酒业龙头,到2021年实现6~8个亿的营收,3年内上市”。
今年前三季度,国产葡萄酒销售收入110亿元,下降12.83%;利润5.4亿元,下降35.38%,这表明国内大多数葡萄酒企业都处于持续亏损中,而宁夏贺兰山东麓的酒企也未能幸免。
中小酒庄盈利之殇
记者查阅官方资料发现,目前宁夏酒庄数量已经达到200余家,其中已建成的酒庄86家,正在建设的有113家。产区内不仅有长城天赋酒庄、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类人首酒庄、志辉源石酒庄等知名酒庄,还有立兰酒庄、卓德酒庄、蒲尚酒庄等中小酒庄。
在官方介绍中,宁夏产区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酒庄酒产区,坚持走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的路子。“精品酒庄酒”也成为了宁夏的一个活标签。但有业内人士指出,酒庄数量众多可以保证把产区做大,却不能真正做强。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营收可观的葡萄酒企不会超过两位数。
据悉,宁夏葡萄酒产量占到中国年产量的四分之一,但具体到酒庄而言,产量规模却不占优势。比如新近建成的西鸽酒庄来说,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个投入4个亿,拥有2万亩葡园,占地2.5万平方米的酒庄,年产能为1000万瓶。但记者在天猫以“贺兰红N28”为关键词搜索发现,销量最高的也不过月销10笔。
一方面是销量不乐观,另一方面还面临资金持续投入的压力。据悉,虽然目前西鸽已拥有大资本的投入、政策的支持和专业的技术等,但由于前期资金投入巨大以及维护成本骤增,需要持续的外部资金支持。据西部担保西鸽酒庄项目负责人透露,“仅2019年下半年,便为酒庄提供了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后面我们还会根据酒庄销售增长趋势为其匹配相应的资金支持”。
除了吸纳外部资金以及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外,许多酒庄还采取了“抱团取暖”的形式,西鸽酒庄也是其中之一。今年9月份,贺兰山东麓贺兰红共享酒庄开工仪式正式举行,项目总投资7亿元,预计年生产葡萄酒3000万瓶,以闽宁镇3万亩葡萄基地为核心,整合了产区内的德龙酒庄、立兰酒庄、巴格斯酒庄、禹皇酒庄等多家种植基地,预计直接营收或超10亿元。
尽管采取了如此多的的措施,酒庄产品的知名度依然不高,“市场上有多少人知道贺兰晴雪,贺兰红与天赋的差异在哪里”,有从业者直言品牌力薄弱以及差异性不突出等特征也导致了其在消费力上不占优势。朱丹蓬则认为品牌力不足的原因在于产区概念在中国刚开始起步,“以前中国葡萄酒是以品牌为主,产区为辅的宣传模式。近几年,中国葡萄酒在遭遇整体下滑后,也在打造产区的概念,但是产区的概念还刚刚开始,还不成熟”。
他同时认为,由于整个产区的规划、指引及准入的制度的匮乏,导致产区的稀缺度、唯一性、公信力在短时期内难以建立,这也是在产区概念未能在消费端形成口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除了发力一、二产业,宁夏贺兰山东麓还将“葡萄酒+”融入了第三产业中。
掘金“酒旅”新风口
9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嘉年华活动宣布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当选中国最佳葡萄酒旅游产区,将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葡萄酒旅游产区投选活动,“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智库”同期揭牌。
据浙江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周玲强透露,“围绕一产和二产为核心的种植加工在宁夏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但是中国自己的葡萄酒在市场推广过程中进程缓慢,急需从综合开发的角度,多维度解决这个问题。”
据悉,目前宁夏有36个酒庄建成旅游酒庄,年接待人数已达50万人次以上,酒庄游成为了宁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贺兰山东麓产区曾被世界葡萄酒大师丽兹·塔驰收入《全球葡萄酒旅游最佳应用》中,成为美国大学葡萄酒教材。
而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成果也有目共睹。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八届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期间,共计收入310万元,接待游客20万人次,而在参展的人群中,宁夏周边游客占到了30%。
紧抓酒旅融合新风口,宁夏还着重规划了葡萄酒小镇(酒庄)项目,如张骞丝路葡萄酒教育文化小镇项目、罗山东麓葡萄文旅特色小镇等。
朗斐股份执行总裁仲伟德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更多葡萄酒小镇项目规划细节,“未来建成的罗山东麓葡萄文旅特色小镇,除了参观、旅游、葡萄酒消费之外,为增强体验性,突出宁夏产区优势特色,还将引入宁夏牛羊肉、大小米、枸杞等特色农产品。”他同时透露,此项目预计10年内建成。
由于小镇项目投资时间较长,地处西北,距离核心体验消费区域较远等因素,目前小镇的经济效益尚待考量。
朱丹蓬也认为这一块需要时间和品牌的沉淀,“特色小镇+酒庄+旅游+文化”是一个体系的工程,整体来说要跟很多的资源相配套,如旅游小镇相应的硬件的投入以及名片的打造等。如果没有太大的资源投入,没有太多的游客去的话,也是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