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场酒类合格率仅有55%
时间:2012-12-24 12:09:09 阅读:305
近日,广东省工商局委托广东省酒类检测中心对广州、惠州、深圳、东莞、佛山等五个地区的各大卖场、超市以及批发市场等销售终端的各种酒类商品进行抽检检查。抽检涉及销售企业21家,其中6家合格,合格率为28.6%;涉及生产企业96家,其中70家合格,合格率为72.9%。昨日,广东省工商局网站对抽检情况进行了通报。 令人担忧的是,东莞地区被抽检的20批次产品中,有9批次产品不合格,合格率仅55%,低于被抽检的其他四个地区。目前,工商部门已经对不合格商品进行了下架处理,并对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商家依法进行了处罚。 露酒质量较好 白酒质量不稳 本次抽查了白酒、葡萄酒、露酒、白兰地(国产)等洋酒共六大类酒类产品,共计100批次。其中抽检露酒20批次、白酒40批次、葡萄酒30批次、白兰地10批次。在抽检的20批次露酒中,只有1批次不合格,是所有抽检产品中合格率最高的产品。 另外,抽检的40个批次白酒中,有29批次合格,合格率为72.5%。 工商部门解释,所有酒生产企业必须明示酒精度,并允许有±1.0度的公差。但是,抽查中有8个批次的白酒产品酒精度与标签标注的酒精度不符。另外,总酯、己酸乙酯等是白酒中的酯类芳香物质,也是形成白酒香气的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香味成分,其含量的多少与酒的品质高低及香型有关,若总酯或己酸乙酯的含量太低则酒味淡。抽查中有5批次产品的总酯(己酸乙酯)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 部分小厂用酒精勾兑葡萄酒 抽检的30批次葡萄酒,合格率为66.7%,剔除纯标签不合格后的抽样合格率为86.7%。抽检不合格项目为标签、感官、酒精度、总糖、干浸出物、铁、铜、苋菜红、胭脂红、山梨酸、糖精钠、甜蜜素,其中主要为中小企业的产品。 工商部门对上述不合格项目进行了解释。譬如,在抽检中发现一批次葡萄酒的颜色为绿色,而标准要求是紫红、深红、宝石红、红微带棕色、棕红色等,显然这个批次的葡萄酒达不到感官要求。 另外,国家标准规定,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不得添加人工合成的色素,主要为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亮蓝、日落黄等。也不允许添加甜蜜素和糖精钠。但有些企业为了使生产出来的葡萄酒色泽鲜艳,在酿造过程中人工添加这些合成色素。抽查中发现有3批次的产品添加了苋菜红和(或)胭脂红,2批次产品中检出甜蜜素和糖精钠。 工商部门表示,真正的葡萄酒是通过葡萄汁酿造,上述抽检情况说明,一些中小葡萄酒生产企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抽查中发现葡萄酒存在以食用酒精、食品添加剂等勾兑而成的情况。 国产白兰地质量监控待加强 目前,国内的洋酒主要由两种企业生产,一种是国内白兰地生产企业,另外一种是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洋酒国内灌装生产企业。本次抽检合格率仅为60%,剔除纯标签不合格后的抽样合格率为70%。这说明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上不够重视,仿洋造假现象仍然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