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评:盲品,不仅仅是专业准确

时间:2012-12-24 11:54:59  阅读:737

  多次在盲品会上见识了专家们对酒的点评,莫过于用更加专业学术的词语来形容品过的葡萄酒,在笔者看来,这代表的是更加可靠的一种评价,不掺杂太多个人色彩在里头,也符合盲品会本身客观公平的诉求。   一位业内人士提到,“我们对’盲品’这一葡萄酒品鉴形式的认知存在着误区:盲品的确是和葡萄酒第一次接触的最佳切入点,但很不幸,人们往往因为盲品带来的那种‘智商优越感’而忘记了葡萄酒品鉴最根本的目的:准确,而不仅仅是独立地判断眼前的这款酒。”   在专业准确的术语描述中,能够真正了解的人群有限,在大众化市场的消费者面前,专家的点评也许能够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罗伯特帕克对于葡萄酒消费者的影响,至少从某种程度说明了酒圈中有影响力人物带来的葡萄酒消费推动作用。   但别忘了,再不了解的消费者在喝酒的时候,至少拥有识别好酒的能力,在缺乏专业术语形容的情况下,酒的质量高低大体上是能够区分得出来。除了专业准确的术语的描述,品鉴葡萄酒还应该有更多的乐趣,那么来点充满想象力的点评未尝不是拓展个人对酒的一种感受和理解。   近日观看韩剧《泰勒瓦》,其中有一段对话,某位男士喝了酒后,感慨到,“傍晚六点左右,夕阳即将西下,露天来上一杯波尔多绿咖啡的感觉……”,餐厅中的一位员工听到则嗤之以鼻,“扯淡吧你……”。捧腹笑后不禁开始理性思考起来,品鉴葡萄酒,看不同场合的需要,如果是严肃专业的盲品会上,客观而准确的描述更为重要,那如果是私下聚会品鉴葡萄酒,大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穷尽词汇描述你对喝下的这款酒的理解,场合不同,感受也不一样。剧中的趣味对话倒也能够折射出不同人对待品酒的不同态度。   即使是一款并不太知名的酒,也有可能带来强烈的个人化感受。《泰勒瓦》剧中男主人公随后说到,“我对各位说了谎话,大家刚刚喝的酒,不是吉佳乐世家的罗帝酒,而是碧尚巴雄庄园的2006。”这被认为是最差酿酒厂,最差年份的酒,帕克点评80分,市场销售1万5千韩元左右(折合人民币87.27元左右)。男主人公坦诚地说到,“这是在韩国已经告败的红酒,其实也没那么差劲,野草莓、桑葚,再加上陈年的烟叶香。傍晚六点左右,夕阳即将西下,露天来上一杯波尔多绿咖啡的感觉……是个很有气氛的酒。红酒味道的差强人意,就用美味的料理来补足,再加上好的服务。”泰勒瓦餐厅的生意从此开始做起来。   OK,到这里,似乎喝酒的时候带上了更多充满想象力的形容,在部分人看来扯得有点远了,但仍有一些人热衷于这种加入个人色彩的点评,帕克的酒评对消费者的影响也可见他自身对酒的一种理解,如1995年9月,葡萄酒皇帝Robert Parker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这是拉菲城堡最伟大的年份!风格原本细致的酒后在此年份散发出皇帝般的威严!极度浩瀚的香气,喷涌而至,令人窒息!我仿佛置身铺满白雪的雪松森林...有人士赞叹,这款酒翻译得太美妙了,是酒评人追求的“感”的境界。   盲品,除了专业而准确地分析葡萄酒的特点,如果缺乏了个人独特的感受,总是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对于一瓶酒更深层次的理解,需要通过个性化的感受,比如一些合理的想象,当然,这里指的是一些靠谱的想象,描述得还像那么回事。 注:以上仅代表本人观点,欢迎交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