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验检疫局全力保障进口酒质量安全

时间:2012-12-24 12:08:28  阅读:373

  根据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安排,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对加强酒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行了全面的部署。面对近年来国内进口酒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上海检验检疫局认真履行检验检疫监管职责,服务与把关并举,全力为老百姓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消费:快速增长   上海,进口酒的月进口量应该以万千升计算。从日光充裕、温暖和煦的法国庄园到中国沿海城市上海,进口商只需在进口报检时提供原产地证,首次进口的预包装红酒进行标签备案,经检验检疫部门抽样检验合格后签发卫生证书,即可凭证上市销售。这段路,最快只需15个工作日。   2010年上海进口葡萄酒数量达6万千升,同比上升51%,且基本上都是原装进口,份额占到全国原装进口葡萄酒的三分之二。同时,随着国内市场对进口酒需求量的急增,上海口岸的进口量也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快速增长。据上海检验检疫局统计,2011年1至5月,上海口岸受理进口酒类报检9251批,6.56万千升,价值高达5.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97%、23.19%和50.19%。   通关:快速便利   保税区,拥有优质的仓储功能。它可以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这在进口酒类商品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进口洋酒量几乎占据了上海口岸总量的80%。进口种类囊括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配制酒、啤酒和清酒等。2010年,外高桥保税区进口洋酒8553批次,货值5.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5%和23.8%。今年1至4月,该保税区共进口洋酒4851批次,货值3.17亿美元。上海检验检疫局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以下简称保税区办)有针对性地对进口酒类商品实施了监管措施。   保税区办根据自身特点,增加了酒类商品“预检验”业务,这是对已经入境却未进口的洋酒推出了服务举措。这意味着对在进境备案监管状态下的酒类商品进行检验,如果检测合格则先行归档,待到该批洋酒正式报检进口时,可以依据之前的检验结果进行合格放行处理。既把住了关口,又为进口商节约了等待检测结果的时间。经估算,采取“预检验”模式后,整个进口环节所需时间从原先的15天缩短到了3天。   “进口食品仓库备案登记”模式也给洋酒进口商提供了便利。按规定,凡是符合我国食品仓储安全卫生条件的仓库,都可以依据相关程序,到保税区办进行备案登记。在取得备案登记合格证书后,把进口食品运输到指定备案地点进行检验。这样既可以方便检验人员现场实施检验,直观地把握进口食品实际仓储情况,更加准确合理地作出判断,而且也方便进口商不必安排车队运输,节省了营运成本。   另外,在与区内主要进口商充分沟通联系的基础上,保税区办及时跟踪采集主要输出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技术规范、预警通报信息,结合业务实际开展产品风险分析,并根据区域特点,确定检验与监测重点。   打假:不遗余力   6月10日上午,上海中心城区的大型超市和酒类专营店里,上海检验检疫人员联手市工商部门开展了联合执法专项行动。   上海检验检疫局检查了销售中的进口果酒、白酒、葡萄酒等酒类,涉及新西兰、法国、智利、西班牙等国家的数十余种品牌,重点检查了销售进口酒类的检验检疫入境证明以及中文标签。对于现场发现的未加贴中文标签、中英文标签酒精度不一致、中英文标签灌装时间不一致等问题,检验检疫人员当即要求商家进行下柜整改。   为净化进口酒类产品市场,上海检验检疫局有计划地对进口酒类产品企业开展了检验监管工作,重点检查伪造检验检疫证书,以及涉及进口产地和产品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等行为。期间,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213人次,清查进口企业353家。检查中,该局发现部分企业入出库管理记录存在问题,现场发现有货物堆放较混乱,库位信息与实际货物不对应,仓库信息记录不全等情况,当即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并将对整改情况予以跟踪落实,督促企业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