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成宁夏紫色名片

作者:银川晚报  时间:2014-12-26 16:30:07  阅读:806

    12月23日,在银川举办的全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制定了2015年银川葡萄酒产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小酒庄,大产区”的模式给宁夏葡萄酒产业指明了道路,全区已建成葡萄酒加工企业58家,生产能力19万吨,形成总产值40亿元以上。

 

    葡萄酒产业面临“内忧外患”

    近年来,葡萄酒产业在全国多省份大力推广,过快发展致部分地区大面积的葡萄园荒废。甘肃张掖因葡萄酒过度种植,葡萄产能过剩质量低下,十几年树龄的葡萄每公斤售价才3元。与此同时,来自国外的进口原装酒,以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入门级葡萄酒爱好者。

    自治区政府党组副书记、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主席郝林海分析,宁夏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适合酒庄生产精品酒庄酒。一些外地企业由于没有办法保证葡萄种植的质量,只能生产大批量的低档酒,而国内葡萄酒的消费群体越来越成熟,人们宁可去买一瓶进口的原装酒,也不愿意喝一瓶低档低价的工厂酒。

    葡萄产业成我区新经济增长极

    面对“内忧外患”,宁夏开始选择做“精品酒”。贺兰山东麓土壤、光照、降雨、气候、可控水条件在全世界都不多见,堪称中国的“波尔多”。贺兰山东麓产区也正是按照法国波尔多产区规划,今后将形成由小酒庄组成的大型精品葡萄酒产区,成为宁夏的又一张名片。

    郝林海认为,用绿色产业代替高耗能产业,是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经济增长点。初步统计,近年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先后在国际国内葡萄酒大赛上获得100多个奖项,西夏王、类人首、加贝兰、巴格斯、立兰、银色高地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迅速崛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