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式红酒
时间:2012-12-26 11:07:43 阅读:859
假如有人问,“看恐怖电影时该喝什么样的红酒”,我会头也不抬一秒钟内回答:Killibinbin。原因之一是,它属于好味道且力道强劲的酒款,另一层原因在于,它同时让人意识到葡萄酒本身所具备的丰富叙事可能。围绕在这一系列酒款四周的谜样氛围,令人既感到悚栗又觉得刺激莫名,阴影、尖叫、死亡、旋涡、五官扭曲的金发女郎,所有我们能在希区柯克电影里找到的视觉符号,都出现在了相关酒标上。而上述符号的存在,构成了一个个没有谜底的悬疑故事,让饮者疑惑不安、坐立难耐,直到干尽瓶中最后一滴液体才算罢休。 说起来,我对于Killibinbin的了解是从一款名为“惊恐之猫”的混酿型红酒开始的。英文酒名叫做Scaredy Cat,品酒辞可大致翻译如下:外观呈血红色的色泽,香气令人联想到天黑前在原始森林里的漫步——荨麻、荆棘、黑醋栗、野生莓果以及黑森林蛋糕的气息你争我夺地穿插在一起。雪松和黑醋栗的味道,支撑着果味和单宁,为这款酒带来了如铁拳般有力的收尾。 单凭语言描述,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款酒有着阴沉可怕的个性,没有胆量开瓶一试。酒标中受惊的金发女郎,让人忍不住联想起《深闺疑云》里的琼·芳登,女主角随时都有误饮毒牛奶的可能。 Killibinbin这个名字,念起来像是“kill”与两声枪响,其实是澳洲土著语里“闪闪发光”的意思,没有特别的不良暗示,酿造者是来自南澳的Brothers In Arms。据酒庄的现任庄主透露,Killibinbin的前任庄主酷爱上世纪50年代的悬疑剧场,在他的提议下,酒厂于1997年推出了首款与当时流行的葡萄酒风格大相径庭的作品,即“惊恐之猫”。而现任庄主同样是一位惊悚电影与小说迷,是他这一特立独行且充满活力的葡萄酒系列被顺理成章地延续下来,并增添了新的家族成员。 目前,Killibinbin已知酒款包括四种,均为单一葡萄园酒款,园区坐落于陡峭的悬崖上,得尽地利。除了备受好评的“惊恐之猫”外,Brothers In Arms又为该系列加入一款百分百西拉、一款百分百赤霞珠,以及一款西拉与赤霞珠的混酿,而各款葡萄酒每年都会定量推出3.8万瓶。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风味相当浓缩,酒精度也显而易见的高,最高的一款酒有15.5%那么多。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酒款中没有一款是形式大过内容的玩具酒,它们也不是一般人心目中所想象的澳洲便宜酒,在创意酒标的背后,隐藏着酿酒师试图通过打破藩篱、塑造出全新风格的企图。为了能够传递给葡萄酒爱好者真正的感官愉悦,这些酒款在酿造的各个阶段,如葡萄收获期的成熟度检测、采摘方式、发酵方式、浸皮时间、橡木桶选择、陈年时间等,都受到了极为严格的控制。风土特征在色香味多个方面表现明显,与市场上备受欢迎的国际化葡萄酒风格相去甚远。值得说明的是,就连跟Brothers In Arms旗下的其他姐妹酒款相比,Killibinbin的个性也依旧犹如鹤立鸡群般鲜明。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进行盲品,是不难得到正确答案的。 来自阿德莱德的设计师团队Mash,是Killibinbin四款酒标的作者,亦是幕后功臣。Mash刻意采用经典好莱坞时代的招贴海报风格,为整个系列奠下诡异而复古的基调,同时也鲜活地演绎出前后两代庄主所秉持的酿酒哲学——“葡萄酒是一种娱乐”。四款酒标之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英文名为Blend的那一张,前景中的金发女郎正在打电话,背后是巨大的手掌与旋涡,暗示着一种命运受到操纵的深不可测的力量。据Mash的一位设计师称,他最爱的作品始终是“惊恐之猫”。这张最初的酒标,如实反映了他首次造访Killibinbin酒庄后的心情——当日他开着小型收割机冲进Tallagandra葡萄园,然而过于陡峭的地势令其吓破了胆,最后不得不弃车而逃。出于极私人的原因,他更愿意把Killibinbin理解为Killer,也就是所谓“吓死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