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进口葡萄酒的诸多猫腻

时间:2012-12-26 11:09:44  阅读:928

  只需几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到国外注册一个红酒商标,然后在国内灌装国外很多不知名小酒庄甚至小作坊的葡萄酒,从而在市场上卖起大品牌的价格……   进口葡萄酒揭秘   你知道几个法国名庄酒?智利三大酒庄是哪3家?原瓶装酒是在哪里灌装的?统统不知道?从去年10月在济南举办的全国秋季糖酒会到今年3月在成都举办的全国春季糖酒会,从重庆到全国各地的各类酒庄、酒窖、专营店等,遍地开花,来自全球的葡萄酒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法国酒、美国酒、西班牙酒、智利酒、澳洲酒……这些包装精美的红酒,让人感到似乎在“环游世界”。   上月到成都参加全国春季糖酒会的重庆酒类经销商,在这陌生的葡萄酒世界中寻找新奇的时候,这个行业中潜藏的陷阱,或许早已在不远处等着你了!一位在进口葡萄酒行业从业10余年的李先生日前向本刊爆出一系列“潜规则”。   “天价葡萄酒”蒙你没商量   一瓶成本价不过45元的进口葡萄酒,在国内市场就要卖300元以上。其中缘由之一是代理商浑水摸鱼,牟取暴利;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缺乏对不同品牌、不同品质葡萄酒的分辨力。   李先生说,国外100多元的酒到国内卖到几千元是很正常的事情,像拉菲的副牌,在国内就直接当拉菲的价格卖。此外,一瓶普通葡萄酒从法国出口到中国只要3欧元,再加上50%的关税,也才45元,而到了零售市场上就卖300元~400元。   “原产地”作假卖高价   “原产地”一直是进口葡萄酒的一大卖点。因为与价格挂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酒庄对于葡萄酒的价值影响巨大。然而,由于消费者缺乏葡萄酒知识,国家也无相关准则,不少进口酒代理商在原产地上做起了“手脚”。   李先生透露,由于进口红酒的市场门槛低,花几万元人民币,到国外注册一个红酒商标,然后在国内灌装国外很多不知名小酒庄甚至小作坊的葡萄酒,从而在市场上卖起大品牌的价格。“本来一瓶只值30元的酒,如果将酒标上的产地改成法国波尔多产区,可以卖到数百元,而且还特别畅销。因为法国波尔多产区名牌酒多,名气大,容易卖高价,销得好。”   李先生说,其实,决定葡萄酒价值的,并不仅仅是出产的国家,同一个国家内,不同产区、不同年份的酒价值各异,也各有特色;而诸如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葡萄酒出口大国,也均有各自的优质产区。   李先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较为昂贵的酒时,只要对销售商索取海关通关码进行查验,通常都能找出破绽。此外,瓶塞也是造假的一个门槛。由于瓶塞造假相对困难,对比酒标和酒瓶的瓶塞是否吻合,也是拒绝“被忽悠”的一个好办法。目前较难作假的只有瓶塞,因为经过“洗标”,进口时原配的瓶塞不可更换,和新酒标一定不吻合。而国外瓶塞的厂家至少5万瓶起单,不轻易接单订做。   原瓶进口也藏“猫腻”   现在一些商家喜欢打“原瓶进口”的概念,正规的做法,葡萄酒从采摘、酿造到灌装都应该是在原产地完成,自然保持了进口葡萄酒原有的高品质,绝对物有所值。事实真是如此吗?   “原瓶进口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李先生介绍,目前国内所谓的“原瓶进口”,其实包含3种模式:一是庄园酒,这种酒必须用庄园自己的葡萄酿造并在庄园灌装;二是庄园灌装原瓶进口,表示这种酒在庄园出产并灌装;三是普通原瓶进口,只要求在我国关外灌装,而不强求在原产地。而第三种所说的原瓶进口,正是最大的猫腻所在。   李先生算了一笔账,算上原酒和瓶装酒的税差、工人和酒瓶的成本等因素,酒商“关外境内”灌装的成本降低幅度在20%-40%之间。   李先生表示,事实上,大酒庄的好酒根本不会采用散装出口、外地灌装的方式,会这么做的只有对成本特别敏感的小酒商。而葡萄酒对于保存和运输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果运输条件难以达到基本标准,将会对酒的质量造成损害。“进口葡萄酒存在的运输物流问题相当突出,夏天,红酒在海运中、港口码头露天暴晒,如果没有良好的储存时间及条件,品质很难得以恢复。”中粮酒业西南平台重庆办事处经理周以喆的一席话,印证了李先生这一说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