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葡萄酒市场的拐点之年
时间:2012-12-26 10:57:16 阅读:688
温州资本,作为一股到处掀风起浪的力量,在前几年围绕股市、房地产甚至煤炭等资产和资源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炒作之后,自今年以来,更是盯上了大蒜、绿豆、生姜等农副产品,并将其价格一路炒高。好在,因为国家适时出台了正确的导向性政策和措施,彪悍的温州游资才最终撤出了对大蒜、绿豆、生姜等农副产品的炒作,但此时这些被炒作的资源,其价格明显已经走上了高位。温州游资在歇手之下,不再打老百姓的主意,但却由此找到了一个新的兴奋点:世界名庄酒。 趁着中国市场进口酒大热之机,温州资本开始移步进口酒市场,并拉开了又一轮炒作序幕,让以世界名庄酒为代表的进口高端葡萄酒成为近期最大的热点,尤其是以拉菲价格的飞涨为契机,世界名庄酒在价格标杆被一次次拔高中进入“兴奋期”。同时,在拉菲们所制造的“赚钱效应”中,追捧拉菲、热炒名庄酒成了进口酒行业的一种时髦——由此所带来的一个极为显眼的副产品,即大量擦边球拉菲的出现,在严重干扰着进口酒的市场秩序。 谁偷走了我们欢聚的酒杯? 在今年,因为各路资本的热炒,普通老百姓面对动辄七、八元甚至十几元一斤的价格,终于感受到了吃不起大蒜、买不起生姜的滋味。而对于财富阶层来说,在这一年里也要开始面对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囤货涨价的现实——产品有价无货,经销商和渠道商抓耳挠腮,已经习惯了喝名酒的酒鬼们,吃不饱的日子真的要到来? 不仅是中国传统白酒中的名酒出现了持续涨价,包括拉菲等世界名庄酒在内,国际葡萄酒中的高端酒品,其涨价势头未作丝毫停顿,一路挑高到了即便是精英人群都要摸着口袋算计该怎么喝的地步——对于习惯于喝好酒的人们来说,自己酒杯中的劳什子已经上升到了奢侈品的行列,喝还是不喝,都是一种痛苦的抉择。2011年,当面对价格已经高达5000元一杯的酒时,还有多少人敢轻易端起拉菲的酒杯?还有多少人能够轻易端起这种价格高昂的液体? 手中握有资本的人,面对名庄酒飞涨的价格,内心里是窃喜,行动上在囤积居奇,大家比拼的是谁的酒柜中存放了更多数量的拉菲。而对于喜欢喝精酿葡萄酒的人来说,眼看着心爱之物沉睡瓶中,却不敢去消受,这实在是一种痛苦。原本属于自己能喝得起的酒,现在已经被置于奢侈品行列,而这背后,又是谁在作怪?我们是不是该大声问一句: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欢聚的酒杯? 2011,葡萄酒进入拐点之年 在2010年高端白酒一片喊涨声中,葡萄酒离我们的生活却是越来越近。我们眼瞅着人们纷纷将自己的酒杯染红,那么迅速,那么坚决,那么兴致盎然;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中国酒业大军中,原来一直浸泡在白酒中的传统渠道商,也开始纷纷打探进口葡萄酒的消息,并腾出了口袋,希望能够装入更多由葡萄酒发放的“红包”和尊崇。 面对迅猛来袭的葡萄酒热浪,我们不禁要问,2011年,真的是葡萄酒行业的一个拐点?在与传统白酒登上同一竞技舞台之后,进口葡萄酒是否能在2011年里一“红”定乾坤,并成为未来十年酒类消费市场的一大主角?在未来日子里,白酒、红酒、啤酒、黄酒,谁将统领我们的酒杯? 无疑,在中国消费者仍然将葡萄作为一种水果、以食用为主的日子里,中国本土的葡萄酒企业一刻不停地打着普通老百姓的主意也就不足为奇。 中国本土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一直以迎合普通百姓的口味为最高宗旨,因此,国产葡萄酒中的中低档产品在努力适应这种口味的过程中,能够赢得巨大的销售量则成为一种必然。 以往,因为中国消费者对于葡萄酒以及葡萄酒文化的陌生,在稀里糊涂中便被一些灌在酒杯中的低档葡萄酒所俘虏——国产葡萄酒所崇尚的百姓目标定位,以及“质薄价希”的市场策略,都让中国葡萄酒少了一些向高端市场冲击的质量资本。而从运作层面看,在中国葡萄酒行业,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玩弄针对渠道的“买场潜规则”,而忽视了葡萄酒“质量为真”的长久生存这一好牌,喊了十年“狼来了”之后,我们的产业大鳄们却仍然玩着低质量标准的操盘游戏。 在中国巨大的内销潜力带动下,国外低价进口葡萄原酒大量涌入中国,最终导致国内葡萄酒产业“勾兑”成风。此外,在我们的葡萄酒行业,还普遍存在一种玩名字、树概念、大肆炒作之风,使国产葡萄酒行业处于一种鱼龙混杂局面之中。然而,2008年,在国际葡萄酒市场突然东移亚洲之后,中国终于迎来了“群狼共舞时代”,而我们的葡萄酒行业,在挥舞质量“钝器”之时,又有几个酒厂或品牌能成为未来十年“与狼共舞”的赢家? 十年来,中国的葡萄酒产业正在演绎一场类似“达人秀”一样的悲喜剧,酒品演绎参与者之多,源头产地所涉及全球各国人士之众,可谓空前绝后。2011年,作为一种前奏,身为“舶来品”的进口葡萄酒欲呈井喷之势,其受关注度之高,市场趋于成熟之速,均为业内人士所有目共睹。 同时,随着市场对于产品质量提升、行业标准净化以及寻找真正好葡萄酒的呼声日渐高涨,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之间所存在的质量差距,令其华丽包装难以掩盖酒品的粗浅——更多的进口葡萄酒导入中国市场,不仅开化了消费者的心智,而且更令喝好酒、追求消费中的高性价比产品,成为时下进口葡萄酒热中的一种共识。于是,在经历了市场洗礼之后,由进口葡萄酒所树立起来的质量标杆,作为一种参照,将引导中国葡萄酒市场在2011年走向一个明显拐点——去粗取精、去杂留纯,建立一个以质量为主要参照指标的消费体系,在这个新消费体系中,包括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在内,葡萄酒产业的整体质量将得以全面提升。 渠道融合,进口酒行业的主导趋势 因为在产品特性及渠道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以往,在白酒与葡萄酒的经销商之间往往会存在着鲜明界限——做葡萄酒的经销商极少涉足白酒,而做白酒的渠道商对葡萄酒也不怎么感冒,两者之间极少交叉,更少融合。 而这种现状正在被慢慢改变。 从上次出现进口酒热,至近几年来进口酒再次澎湃,期间已经有10年之久。而在这10年里,缘于中国人对红色的迷信和崇拜,人们逐渐开出了对葡萄酒的采购清单——不管是公款消费还是私家品尝,在这张采购清单中,进口葡萄酒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比重越来越高。而葡萄酒作为“富贵病”患者的保健饮品,对于它的到来,似乎至今还没有来自任何方面的反对之声。 很显然,无论是从消费者的口风还是从市场表现看,进口葡萄酒都正在成为下一块引人瞩目的美味“奶酪”,在更多人端起进口葡萄酒之杯的同时,我们可以对此作出一个未必精准的判断——他们端起的葡萄酒杯,会毫不犹豫地连续斟他十年! 当白酒大鳄们逐渐为进口葡萄酒所吸引,并除却最初的羞涩和对这股进口酒热潮所做的观望时,也就预示着中国进口酒市场的变革即将到来。 而这种变革,首先是从传统渠道的演变开始——越来越多的传统白酒渠道商开始向进口葡萄酒伸出橄榄枝,有一些传统渠道商还亟不可待地率先进入该领域来实现“淘金”梦想。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在未来的三五年里,稀缺可控的品质葡萄酒资源,在“实力选秀”的产业舞台上,将成为进口葡萄酒行业的主导,并将由此形成一种行业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