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有机葡萄生长的天堂
时间:2014-09-28 17:32:27 阅读:1040
“沙漠绿洲赛仙境,威龙葡园硕果丰,有机产区出佳酿,醇醴欧斐酒堡中。”一首打油诗道出了消费者赵先生对威龙沙漠绿洲有机葡萄庄园的心声。9月18日,由《中国经营报》发起的“寻找中国最美葡萄酒产区——走进甘肃威龙欧斐国际酒庄”活动正式开启,《中国经营报》记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消费者一同踏上了腾格里沙漠有机葡萄酒产区的寻找之旅。
腾格里沙漠地处河西走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地处北纬36度至38度之间,世界上的葡萄园基本落于南北纬30度~45度,这个纬度正是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在这条葡萄酒纬度线上不仅有世界著名的波尔多产区,还有甘肃武威、新疆天山……该纬度线具有生产葡萄尤其是酿造葡萄的绝佳环境。
有机葡萄生长天堂
9月18日11:20,记者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下午13:50到达兰州机场,与各地小伙伴(消费者)汇合前往武威。由于从兰州到武威没有直达的航班,大家只能坐车前往,从兰州往西北方向行驶,一路风景美不胜收,唯独人烟稀少,接近天黑才到达武威。然而,由于距离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葡萄基地还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大家只能安营扎寨夜宿武威城。
入秋的武威夜里已经有些凉意,不盖被子会被冻醒,而白天热得尤如夏季,昼夜温差大是这里气候的典型特点。据了解,14℃的昼夜温差,让病虫害很难存活,但却非常有利于葡萄养分的转化和糖分的积累,增加葡萄的营养成分和糖度。
9月19日,真正的寻找之旅正式开始,疲劳了一天的小伙伴们经过整夜的休息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从武威到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民勤县,一路上除了过往的车辆几乎看不到人,越接近沙漠越荒凉。沿途用来固沙的植物因为缺水有很多已经枯萎,这里年降雨量只有191mm,在一个植物都难以生存的地方,病虫害几乎绝迹。
然而到了威龙有机葡萄基地,视觉瞬间便发生变化:碧蓝的天空、翠绿的葡萄园,整齐的葡萄架上挂满了闪亮的紫葡萄、黄葡萄……不经意间以为到了人间仙境。这里远离了喧嚣、远离了雾霾,小伙伴们顾不上拍照,赶紧捏几粒葡萄放到嘴里,紫色的葡萄汁从微笑的嘴角溢出,吃的不过瘾的小伙伴还摘几串放到包里。如果葡萄汁不小心滴到手上,那就太黏了,因为这里的葡萄糖分特别高。
虽然“寻找中国最美葡萄酒产区”的小伙伴只用两天就找到了有机葡萄的生长天堂,但是威龙集团董事长王珍海在2002~2003年,却是历时579天,行程超过7万公里,足迹遍布中国北方大半疆土,最终才将目光锁定在中国葡萄酒故乡——甘肃武威。
在王珍海看来,有机葡萄生长的天堂需要具备几大特点:一是要有丰富的地下水;二是少雨干旱,不利于病虫害生存;三是要有足够的日照时间。腾格里沙漠近邻祁连山雪峰,雪山融水渗入地下,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能为葡萄提供足量的灌溉水,解决了降雨量少且有丰富灌溉水的难题。与此同时,2800小时的年均日照数,光照时间长、强度大有利于葡萄提升品质。昼夜温差14℃,白天强烈的日光加上夜间寒冷的天气,病虫害很难生存。难怪威龙首席农艺师布鲁诺表示,这里简直就是种植有机葡萄的天堂。
“自有基地”模式优势渐显
十年过去了,沙漠变成了绿洲,葡萄苗结出了累累硕果,但是又有谁知道威龙在沙漠里种植葡萄的艰辛。远离了农药、远离了化肥、远离了污染的天然有机环境却是一片荒漠,摆在他们眼前的难题接踵而来,如何在沙漠里种出葡萄?
9月19日下午5点多,寻找中国最美葡萄酒产区的小伙伴们在夕阳西下的黄昏里,终于来到期待已久的威龙沙漠绿州有机葡萄庄园,远远便能看见一座醒目突兀的欧式大门,似荒漠中的海市蜃楼。让记者感到震惊的是,除了高低起伏的沙丘上长满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树外,有一些沙丘上光秃秃的,只剩下葡萄架子。
甘肃威龙有机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惟杰告诉记者,从2003年6月,他开始了漫长的沙漠种植葡萄之路。从选址到谈判、开发、种植过程非常艰难,所有的苗木都是从山东龙口育苗基地运过来,今年种上了,明年有可能活不成,再继续种,反反复复种了十年,现在终于发展到数万亩的规模。
据了解,当时威龙在国内外聘请了一批有机农业、土壤改良、沙漠治理等方面的专家,制定了一套科学、高效的整理改良方案。动用大量重型机械,推沙,翻土,压固,采用“林+草+果+牧+气”的循环生态产业链模式,施用高效节水生态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而数百名管理技术人员,数千名葡萄种植管理农民,在荒漠边缘,苦耕4000多个日日夜夜,动用8万辆次重型机械,推挖沙土3000多万立方。
“最初很多农民根本不愿意到威龙基地种葡萄,为了吸引他们就一天一开工资,这样坚持了一年多才改成一个月一结工资。现在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丁惟杰说。
据了解,在威龙开创“自有基地”模式之前,国内只有“订单收购”这一种模式,即企业从农户处收购葡萄,这种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参照,农户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无法确保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品质。
丁惟杰表示,威龙为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构建自有基地,将农民转化成葡萄种植管理人员。即葡萄基地按每50亩为单位承包到户,所有的承包户都要按威龙的规范要求,统一浇水、统一管理,土地、苗木、生态肥、水电费等所有生产资料全由威龙公司投入,葡萄丰收后按内部价统一结算。目前基地已经有八百多户种植工人和农户,他们的年户均收入从不到3000元,提高到了3万元以上。
相比传统“订单收购”模式,自有基地模式正显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能做到真正严格标准的有机葡萄酒;严格限制亩产,种出最好的有机葡萄;控制采摘至加工的间隔时间,生产品质最高的葡萄酒。
葡萄从采摘到发酵的时间越短,葡萄原酒的品质越高。据了解,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对酒庄酒的要求是从葡萄采摘至发酵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对此,丁惟杰表示,普通葡萄酒控制在四小时以内,而威龙自有基地可以控制在1小时以内。
观后感
中国产区也能产出好葡萄酒来
参与中国最美葡萄酒产区寻找的消费者是从上千个普通消费者中精挑细选的,生意社能源分社社长李宏就是其中之一。李宏在活动结束后表示,威龙有机葡萄酒确实是第一次听说,但此次武威之行后,她对威龙有机葡萄酒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她表示,“在飞机上向下望去,整个甘肃看去都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山丘,能在这样的地方种植葡萄,生产葡萄酒,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在武威的山东龙口人却有这样的魄力,在沙漠中开辟了绿洲,他们种植的数万亩葡萄,成为亚洲最大的有机葡萄园,这次亲眼所见,触动很大。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威龙的产业链模式,从生产葡萄到加工葡萄,甚至种植葡萄用到的肥料都是自给自足,完整的威龙模式,既节约了成本,又取得自身所需,我想这是值得每个具有自身运作模式的企业学习的。”李宏说。
而来自天津的高级教师高老师则用自己写的一首诗表达了感悟:“置于碧玉葡萄园,远处沙丘连成片,若非亲临亲眼见,大概只能当笑谈。”在参观现场,她还即兴为威龙欧斐酒堡题字留念:“紫气东来照武威,沙漠绿洲果园美,有机葡酒创导者,威龙集团铸丰碑。”
腾格里沙漠地处河西走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地处北纬36度至38度之间,世界上的葡萄园基本落于南北纬30度~45度,这个纬度正是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在这条葡萄酒纬度线上不仅有世界著名的波尔多产区,还有甘肃武威、新疆天山……该纬度线具有生产葡萄尤其是酿造葡萄的绝佳环境。
有机葡萄生长天堂
9月18日11:20,记者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下午13:50到达兰州机场,与各地小伙伴(消费者)汇合前往武威。由于从兰州到武威没有直达的航班,大家只能坐车前往,从兰州往西北方向行驶,一路风景美不胜收,唯独人烟稀少,接近天黑才到达武威。然而,由于距离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葡萄基地还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大家只能安营扎寨夜宿武威城。
入秋的武威夜里已经有些凉意,不盖被子会被冻醒,而白天热得尤如夏季,昼夜温差大是这里气候的典型特点。据了解,14℃的昼夜温差,让病虫害很难存活,但却非常有利于葡萄养分的转化和糖分的积累,增加葡萄的营养成分和糖度。
9月19日,真正的寻找之旅正式开始,疲劳了一天的小伙伴们经过整夜的休息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从武威到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民勤县,一路上除了过往的车辆几乎看不到人,越接近沙漠越荒凉。沿途用来固沙的植物因为缺水有很多已经枯萎,这里年降雨量只有191mm,在一个植物都难以生存的地方,病虫害几乎绝迹。
然而到了威龙有机葡萄基地,视觉瞬间便发生变化:碧蓝的天空、翠绿的葡萄园,整齐的葡萄架上挂满了闪亮的紫葡萄、黄葡萄……不经意间以为到了人间仙境。这里远离了喧嚣、远离了雾霾,小伙伴们顾不上拍照,赶紧捏几粒葡萄放到嘴里,紫色的葡萄汁从微笑的嘴角溢出,吃的不过瘾的小伙伴还摘几串放到包里。如果葡萄汁不小心滴到手上,那就太黏了,因为这里的葡萄糖分特别高。
虽然“寻找中国最美葡萄酒产区”的小伙伴只用两天就找到了有机葡萄的生长天堂,但是威龙集团董事长王珍海在2002~2003年,却是历时579天,行程超过7万公里,足迹遍布中国北方大半疆土,最终才将目光锁定在中国葡萄酒故乡——甘肃武威。
在王珍海看来,有机葡萄生长的天堂需要具备几大特点:一是要有丰富的地下水;二是少雨干旱,不利于病虫害生存;三是要有足够的日照时间。腾格里沙漠近邻祁连山雪峰,雪山融水渗入地下,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能为葡萄提供足量的灌溉水,解决了降雨量少且有丰富灌溉水的难题。与此同时,2800小时的年均日照数,光照时间长、强度大有利于葡萄提升品质。昼夜温差14℃,白天强烈的日光加上夜间寒冷的天气,病虫害很难生存。难怪威龙首席农艺师布鲁诺表示,这里简直就是种植有机葡萄的天堂。
“自有基地”模式优势渐显
十年过去了,沙漠变成了绿洲,葡萄苗结出了累累硕果,但是又有谁知道威龙在沙漠里种植葡萄的艰辛。远离了农药、远离了化肥、远离了污染的天然有机环境却是一片荒漠,摆在他们眼前的难题接踵而来,如何在沙漠里种出葡萄?
9月19日下午5点多,寻找中国最美葡萄酒产区的小伙伴们在夕阳西下的黄昏里,终于来到期待已久的威龙沙漠绿州有机葡萄庄园,远远便能看见一座醒目突兀的欧式大门,似荒漠中的海市蜃楼。让记者感到震惊的是,除了高低起伏的沙丘上长满了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树外,有一些沙丘上光秃秃的,只剩下葡萄架子。
甘肃威龙有机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惟杰告诉记者,从2003年6月,他开始了漫长的沙漠种植葡萄之路。从选址到谈判、开发、种植过程非常艰难,所有的苗木都是从山东龙口育苗基地运过来,今年种上了,明年有可能活不成,再继续种,反反复复种了十年,现在终于发展到数万亩的规模。
据了解,当时威龙在国内外聘请了一批有机农业、土壤改良、沙漠治理等方面的专家,制定了一套科学、高效的整理改良方案。动用大量重型机械,推沙,翻土,压固,采用“林+草+果+牧+气”的循环生态产业链模式,施用高效节水生态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而数百名管理技术人员,数千名葡萄种植管理农民,在荒漠边缘,苦耕4000多个日日夜夜,动用8万辆次重型机械,推挖沙土3000多万立方。
“最初很多农民根本不愿意到威龙基地种葡萄,为了吸引他们就一天一开工资,这样坚持了一年多才改成一个月一结工资。现在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丁惟杰说。
据了解,在威龙开创“自有基地”模式之前,国内只有“订单收购”这一种模式,即企业从农户处收购葡萄,这种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参照,农户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无法确保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品质。
丁惟杰表示,威龙为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构建自有基地,将农民转化成葡萄种植管理人员。即葡萄基地按每50亩为单位承包到户,所有的承包户都要按威龙的规范要求,统一浇水、统一管理,土地、苗木、生态肥、水电费等所有生产资料全由威龙公司投入,葡萄丰收后按内部价统一结算。目前基地已经有八百多户种植工人和农户,他们的年户均收入从不到3000元,提高到了3万元以上。
相比传统“订单收购”模式,自有基地模式正显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能做到真正严格标准的有机葡萄酒;严格限制亩产,种出最好的有机葡萄;控制采摘至加工的间隔时间,生产品质最高的葡萄酒。
葡萄从采摘到发酵的时间越短,葡萄原酒的品质越高。据了解,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对酒庄酒的要求是从葡萄采摘至发酵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对此,丁惟杰表示,普通葡萄酒控制在四小时以内,而威龙自有基地可以控制在1小时以内。
观后感
中国产区也能产出好葡萄酒来
参与中国最美葡萄酒产区寻找的消费者是从上千个普通消费者中精挑细选的,生意社能源分社社长李宏就是其中之一。李宏在活动结束后表示,威龙有机葡萄酒确实是第一次听说,但此次武威之行后,她对威龙有机葡萄酒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她表示,“在飞机上向下望去,整个甘肃看去都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山丘,能在这样的地方种植葡萄,生产葡萄酒,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在武威的山东龙口人却有这样的魄力,在沙漠中开辟了绿洲,他们种植的数万亩葡萄,成为亚洲最大的有机葡萄园,这次亲眼所见,触动很大。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威龙的产业链模式,从生产葡萄到加工葡萄,甚至种植葡萄用到的肥料都是自给自足,完整的威龙模式,既节约了成本,又取得自身所需,我想这是值得每个具有自身运作模式的企业学习的。”李宏说。
而来自天津的高级教师高老师则用自己写的一首诗表达了感悟:“置于碧玉葡萄园,远处沙丘连成片,若非亲临亲眼见,大概只能当笑谈。”在参观现场,她还即兴为威龙欧斐酒堡题字留念:“紫气东来照武威,沙漠绿洲果园美,有机葡酒创导者,威龙集团铸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