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亮:奥运跳水冠军的葡萄酒情缘
作者:中国红酒网 时间:2015-03-28 02:07:16 阅读:1539
珀斯是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所在地,一直被公认为整个澳大利亚最美丽的西澳大利亚州有玛格丽特河孕育出的佳酿。河水静静地从郁郁葱葱的丛林中蜿蜒穿过,最后在白色的沙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大波浪线,婀娜流入大海。
那是2002年,两位退役的奥运跳水冠军肖海亮与伏明霞作为澳大利亚旅游观光形象大使在此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拍摄。除却迷人的自然风情,最打动肖海亮的是那里出产的葡萄酒。他说,“我们在200多岁的葡萄树下喝着果香浓郁、新鲜好喝的Shiraz红葡萄酒,吃着酒庄主厨为我们烹制的炖鸽肉,简直美妙极了。”
从日出到日落,他们的脚步沿着玛格丽特河,从一个酒庄到另一个酒庄。
“我第一次被葡萄酒和酿造它们的人打动了,那一份热情和每一款酒传达出的个性鲜活生动,你能真切地感觉到那片土地的勃勃生机与楚楚动人。以前想到喝酒,脑海中只有一个简单的概念,白酒、红酒还是啤酒?红酒就是葡萄酒,葡萄酒就是红酒,此前国内喝过的白葡萄酒又酸又不好喝,喝红酒多半是因为它有益于健康,全无品种的概念,更不要说产区的分别,或者说酒庄的风格。如今想起那次澳大利亚之行最令我回味的是Tawny Port酒,当然现在你不能称之为波特酒,只有葡萄牙产的才可以叫Port,但是它的醇厚与丰满,变化多端,实在叫人为之神魂颠倒。”
肖海亮对葡萄酒的初次体验为其日后打造武汉独一无二的酒屋埋下了伏笔。
凉茶的节奏
从5岁开始学习跳水,肖海亮长达18年的跳水生涯除了在北京的训练,就是在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像所有的运动员一样,他也一直生活在相对单纯的体育世界。直到退役后,肖海亮才有时间将生活的半径放得大一点。
半个多月的澳大利亚拍摄生活并未就此结束,回国后,肖海亮不得不到广州协助完成纪录片的后期制作。再也不用在赛场上拼搏的他在这里体会到另外一种生活的闲散与自在,一切都慢了下来,这个有着凉茶气质的城市正符合他当时内心的节奏。 市井的生活味道和对美味的执著让一间间街边的小馆子很容易就能好吃得不得了,这是许多人对广州的印象。每天晚上倘佯于漫长的夜市,一下子觉得世界是这么小,生活是如此可亲。他说:“那些在广州的日子真是逍遥自在,第一次有机会慢慢地享用一顿美味,没有任何的压力,觉得味蕾一下子打开了,尝到了许多新鲜的味道,不用为了训练而必须吃什么或者不能吃什么。”后来,肖海亮经朋友介绍来到广州富隆的酒屋,竟然喝到了在澳大利亚去过的酒庄的酒,不知这算不算是一种异国情缘,一种亲切感又将他推向了这扇葡萄酒大门。
从不怕辣到粤菜
2006年,他在家乡武汉有了一间自己的酒屋。从退役到酒屋落成的四年间,肖海亮担任了报道雅典奥运会的体育记者,在 武汉大学拿到了工商管理的学位,最后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完成了从运动员到商人的成功转型,最让他感觉奇妙的是自己对葡萄酒的着迷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口味习惯,对葡萄酒本身的体会也日渐成熟。
武汉人嗜辣如命,不管是“辣不怕”还是“不怕辣”,总之被武汉人认为是好吃的东西没有不辣的道理。肖海亮说:“喝好酒最好不配餐,更不要吃川菜。”因为在北京生活的时间比较长,加之到世界各地比赛,他的口味一直处于开放的状态,但是在喝葡萄酒之前更偏好味道浓重的食物。后来,随着喝的葡萄酒越来越多,对“平衡”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在食物上也偏向自然原汁原味的菜肴,没有太多添加剂,酸甜苦辣咸五味平衡的菜一粤菜,对于刺激浓厚的辣味反而比较排斥。“品质好的粤菜就像好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浓郁、浑厚、平衡、细腻,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一切都刚刚好。在菜与酒的搭配上,非常容易做到和谐。此外,粤菜如今多为分餐制,那么每一道菜配一种酒是不难的;即便没有分餐,多数粤菜餐厅也非常有服务意识,遵循客人对上菜时间的要求。此外,它与西餐一样,上菜依照味道由淡到深,由轻到重的顺序,让味蕾很舒服地渐进,有节奏地一道一道享受各种美味。”
肖海亮通常喜欢跟朋友吃饭的时候带上3至4款葡萄酒。“粤菜里的汤让胃在接受葡萄酒之前作好准备,然后是头盘,卤味搭配红白葡萄酒都很好,主菜搭配法国的各个产区的葡萄酒都很合适,但是兴趣点各有偏重,而粤菜里的小点心配上德国冰酒非常顺口,冰酒中的酸度和 蜂蜜般的香气对点心也是很好的提携。”肖海亮对此深有体会,他说目前武汉没有特别尽如人意的粤菜餐厅,什么菜到了武汉最终的命运都是被本地口味同化掉。武汉人在这方面自觉不自觉地对外来的 美食美酒文化有所排斥,外来的菜系还未百花齐放就不得不向武汉人的固执口味举手投降。在武汉开餐厅尚且困难重重,那么开酒屋岂不难上加难?在这一点上,还是武汉人更了解武汉人。
没事的时候,肖海亮就会留守在自己的酒屋,看看客人有什么需要。他发现,多数武汉人还抹不去上世纪90年代国产白葡萄酒留下的酸苦难喝的印象,因此不敢贸然尝试。毕竟像他那样有机会到国外酒庄亲自品尝葡萄酒的人并不多,然而要想让多数人改变固有的印象,就得先尝后买。对于初喝者,他建议先从澳大利亚、智利开始,性价比高 ,一两百元就能买到不错的;而法国酒在这个价位上缺乏浓郁度,用它们去挑战白酒文化的“不浓不好喝”、“喝高度不喝低度”,实在很难立刻打动人。武汉人很讲义气,朋友的话比陌生人更来得可信。朋友带新朋友来,肖海亮就给他们做差异性品尝,从新世界转向到老世界。“有些酒配餐更好喝,有些酒就是要静饮,所以在我的酒屋里也提供一些简餐。”然而,肖海亮似乎不满足于这个卖300多种葡萄酒的酒屋,他正在筹划开一间餐厅。
酒茶同道
没有葡萄酒文化的中国人对于葡萄酒的理解都会经历几个过程,肖海亮也不例外。说起这些,他坦言道:“我开始喝酒也喜欢对味觉冲击强的酒,比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大概一两年之后,有些厌恶那种肥腻的口味,这时候就会感觉到法国葡萄酒与新世界酒的不同,它更细腻、复杂、富于变化,继而,很快又陷入到对法国列级酒庄的迷恋,甚至一度达到‘非名庄不喝’的地步。再经过了一段时间,又回到喝精品小酒庄,或者喝名庄的副牌,能找到许多与众不同的个性,非常有趣。而且喝这样的酒,你不会觉得有压力,也不必有仪式感或者附庸风雅,这些酒让你感觉很生活化。喝到今天,反而越是没有喝过的精品小酒庄越能引起我的兴趣。”
起初,肖海亮对酒柜也有着同样的迷信,买的第一个酒柜是进口品牌,后来朋友介绍了一款国产酒柜,用了之后感觉也并不差。尽管酒柜中藏有不少经典年份的老酒,肖海亮说平时在家用来配餐喝的酒大概300元。“在家里喝得最多的还是法国酒,我母亲跟我太太似乎不怎么喜欢跟我一起分享新世界葡萄酒。她们喜欢阳光不是特别多的,清淡一点的,香气不会特别直接的酒。就像喝茶一样吧,开始是闻香,更高的境界是注意回味的长短与质量。”
移民到澳大利亚悉尼后,肖海亮挤出更多的时间到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产区去品酒一他称之为膜拜。“在酒庄由酿酒师带着品酒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他跟你讲这款酒背后的故事。”那是初级酒客开始喝酒时并不太在意的东西,如今却成了肖海亮的乐趣所在。“同一款酒,与不同的人分享,便让自己也拥有不同的经验与感受。这就是葡萄酒的迷人之处吧。”
葡萄酒让他学会了分享,难怪最近他又迷上了西班牙的Tapas。“Tapas的精髓就是分享,一大盘,不讲究什么摆盘,很生活,然后跟一大帮朋友一起分享,再配上西班牙的雪利酒,一切的美好就在这些可爱的食物跟美酒当中。”
酒如其人,你看他喝什么酒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那是2002年,两位退役的奥运跳水冠军肖海亮与伏明霞作为澳大利亚旅游观光形象大使在此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拍摄。除却迷人的自然风情,最打动肖海亮的是那里出产的葡萄酒。他说,“我们在200多岁的葡萄树下喝着果香浓郁、新鲜好喝的Shiraz红葡萄酒,吃着酒庄主厨为我们烹制的炖鸽肉,简直美妙极了。”
从日出到日落,他们的脚步沿着玛格丽特河,从一个酒庄到另一个酒庄。
“我第一次被葡萄酒和酿造它们的人打动了,那一份热情和每一款酒传达出的个性鲜活生动,你能真切地感觉到那片土地的勃勃生机与楚楚动人。以前想到喝酒,脑海中只有一个简单的概念,白酒、红酒还是啤酒?红酒就是葡萄酒,葡萄酒就是红酒,此前国内喝过的白葡萄酒又酸又不好喝,喝红酒多半是因为它有益于健康,全无品种的概念,更不要说产区的分别,或者说酒庄的风格。如今想起那次澳大利亚之行最令我回味的是Tawny Port酒,当然现在你不能称之为波特酒,只有葡萄牙产的才可以叫Port,但是它的醇厚与丰满,变化多端,实在叫人为之神魂颠倒。”
肖海亮对葡萄酒的初次体验为其日后打造武汉独一无二的酒屋埋下了伏笔。
凉茶的节奏
从5岁开始学习跳水,肖海亮长达18年的跳水生涯除了在北京的训练,就是在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像所有的运动员一样,他也一直生活在相对单纯的体育世界。直到退役后,肖海亮才有时间将生活的半径放得大一点。
半个多月的澳大利亚拍摄生活并未就此结束,回国后,肖海亮不得不到广州协助完成纪录片的后期制作。再也不用在赛场上拼搏的他在这里体会到另外一种生活的闲散与自在,一切都慢了下来,这个有着凉茶气质的城市正符合他当时内心的节奏。 市井的生活味道和对美味的执著让一间间街边的小馆子很容易就能好吃得不得了,这是许多人对广州的印象。每天晚上倘佯于漫长的夜市,一下子觉得世界是这么小,生活是如此可亲。他说:“那些在广州的日子真是逍遥自在,第一次有机会慢慢地享用一顿美味,没有任何的压力,觉得味蕾一下子打开了,尝到了许多新鲜的味道,不用为了训练而必须吃什么或者不能吃什么。”后来,肖海亮经朋友介绍来到广州富隆的酒屋,竟然喝到了在澳大利亚去过的酒庄的酒,不知这算不算是一种异国情缘,一种亲切感又将他推向了这扇葡萄酒大门。
从不怕辣到粤菜
2006年,他在家乡武汉有了一间自己的酒屋。从退役到酒屋落成的四年间,肖海亮担任了报道雅典奥运会的体育记者,在 武汉大学拿到了工商管理的学位,最后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完成了从运动员到商人的成功转型,最让他感觉奇妙的是自己对葡萄酒的着迷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口味习惯,对葡萄酒本身的体会也日渐成熟。
武汉人嗜辣如命,不管是“辣不怕”还是“不怕辣”,总之被武汉人认为是好吃的东西没有不辣的道理。肖海亮说:“喝好酒最好不配餐,更不要吃川菜。”因为在北京生活的时间比较长,加之到世界各地比赛,他的口味一直处于开放的状态,但是在喝葡萄酒之前更偏好味道浓重的食物。后来,随着喝的葡萄酒越来越多,对“平衡”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在食物上也偏向自然原汁原味的菜肴,没有太多添加剂,酸甜苦辣咸五味平衡的菜一粤菜,对于刺激浓厚的辣味反而比较排斥。“品质好的粤菜就像好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浓郁、浑厚、平衡、细腻,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一切都刚刚好。在菜与酒的搭配上,非常容易做到和谐。此外,粤菜如今多为分餐制,那么每一道菜配一种酒是不难的;即便没有分餐,多数粤菜餐厅也非常有服务意识,遵循客人对上菜时间的要求。此外,它与西餐一样,上菜依照味道由淡到深,由轻到重的顺序,让味蕾很舒服地渐进,有节奏地一道一道享受各种美味。”
肖海亮通常喜欢跟朋友吃饭的时候带上3至4款葡萄酒。“粤菜里的汤让胃在接受葡萄酒之前作好准备,然后是头盘,卤味搭配红白葡萄酒都很好,主菜搭配法国的各个产区的葡萄酒都很合适,但是兴趣点各有偏重,而粤菜里的小点心配上德国冰酒非常顺口,冰酒中的酸度和 蜂蜜般的香气对点心也是很好的提携。”肖海亮对此深有体会,他说目前武汉没有特别尽如人意的粤菜餐厅,什么菜到了武汉最终的命运都是被本地口味同化掉。武汉人在这方面自觉不自觉地对外来的 美食美酒文化有所排斥,外来的菜系还未百花齐放就不得不向武汉人的固执口味举手投降。在武汉开餐厅尚且困难重重,那么开酒屋岂不难上加难?在这一点上,还是武汉人更了解武汉人。
没事的时候,肖海亮就会留守在自己的酒屋,看看客人有什么需要。他发现,多数武汉人还抹不去上世纪90年代国产白葡萄酒留下的酸苦难喝的印象,因此不敢贸然尝试。毕竟像他那样有机会到国外酒庄亲自品尝葡萄酒的人并不多,然而要想让多数人改变固有的印象,就得先尝后买。对于初喝者,他建议先从澳大利亚、智利开始,性价比高 ,一两百元就能买到不错的;而法国酒在这个价位上缺乏浓郁度,用它们去挑战白酒文化的“不浓不好喝”、“喝高度不喝低度”,实在很难立刻打动人。武汉人很讲义气,朋友的话比陌生人更来得可信。朋友带新朋友来,肖海亮就给他们做差异性品尝,从新世界转向到老世界。“有些酒配餐更好喝,有些酒就是要静饮,所以在我的酒屋里也提供一些简餐。”然而,肖海亮似乎不满足于这个卖300多种葡萄酒的酒屋,他正在筹划开一间餐厅。
酒茶同道
没有葡萄酒文化的中国人对于葡萄酒的理解都会经历几个过程,肖海亮也不例外。说起这些,他坦言道:“我开始喝酒也喜欢对味觉冲击强的酒,比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大概一两年之后,有些厌恶那种肥腻的口味,这时候就会感觉到法国葡萄酒与新世界酒的不同,它更细腻、复杂、富于变化,继而,很快又陷入到对法国列级酒庄的迷恋,甚至一度达到‘非名庄不喝’的地步。再经过了一段时间,又回到喝精品小酒庄,或者喝名庄的副牌,能找到许多与众不同的个性,非常有趣。而且喝这样的酒,你不会觉得有压力,也不必有仪式感或者附庸风雅,这些酒让你感觉很生活化。喝到今天,反而越是没有喝过的精品小酒庄越能引起我的兴趣。”
起初,肖海亮对酒柜也有着同样的迷信,买的第一个酒柜是进口品牌,后来朋友介绍了一款国产酒柜,用了之后感觉也并不差。尽管酒柜中藏有不少经典年份的老酒,肖海亮说平时在家用来配餐喝的酒大概300元。“在家里喝得最多的还是法国酒,我母亲跟我太太似乎不怎么喜欢跟我一起分享新世界葡萄酒。她们喜欢阳光不是特别多的,清淡一点的,香气不会特别直接的酒。就像喝茶一样吧,开始是闻香,更高的境界是注意回味的长短与质量。”
移民到澳大利亚悉尼后,肖海亮挤出更多的时间到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产区去品酒一他称之为膜拜。“在酒庄由酿酒师带着品酒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他跟你讲这款酒背后的故事。”那是初级酒客开始喝酒时并不太在意的东西,如今却成了肖海亮的乐趣所在。“同一款酒,与不同的人分享,便让自己也拥有不同的经验与感受。这就是葡萄酒的迷人之处吧。”
葡萄酒让他学会了分享,难怪最近他又迷上了西班牙的Tapas。“Tapas的精髓就是分享,一大盘,不讲究什么摆盘,很生活,然后跟一大帮朋友一起分享,再配上西班牙的雪利酒,一切的美好就在这些可爱的食物跟美酒当中。”
酒如其人,你看他喝什么酒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