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位专家为葡萄酒产业走出“寒冬”支招
作者:wine红酒网 时间:2014-08-15 00:09:59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演讲。
中国酿酒大师、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树琪演讲。
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珍海演讲。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江演讲。
8日,由中国酒业协会、滨州医学院主办的“2014中国葡萄酒论坛”在烟台滨州医学院举行,会上,全国葡萄酒行业的9位著名专家围绕“反思 自信 崛起”这一主题进行了演讲,讨论如何帮助葡萄酒产业走出“寒冬”,迎来产业的又一个春天。
行业现状:
出现整体下降 部分区域出现拔葡萄树现象
“从2010年起葡萄酒行业增速减缓,到2012年、2013年行业出现下降年情况,协会调查50个企业数据显示,产量下降17.31%,销售收入下降33.45%,利润下降43.98%,行业出现整体下滑。”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表示,这些情况已经开始影响到行业上游,导致2013年出现果农拔葡萄树或越冬不埋土现象。
中国酿酒大师、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树琪表示,近年来,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产量、效益双双大幅度下滑局面。“2013年中国葡萄酒总产量同比下降14.6%;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52%;利润同比下降20.06%;税金总额同比下降10.51%,中国葡萄酒产业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更处在了一个亟需业界反思调整的关键时期。”
下滑原因:
受自身因素影响较多 缺少个性化和多样化元素
“我认为葡萄酒进入”寒冬“除了受进口酒的冲击之外,最主要还是葡萄酒的个性、结构、性价比等内部因素。”王祖明说,这些年,国内葡萄酒几乎都把产品都定位在高端,这本身就是不符合产区自然条件及消费市场规律的。“世界上主要的葡萄酒生产、消费国家,都以餐酒为主;”金字塔“型的结构,产业才能更好发展,才能更加扎实。”
“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主要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中国酿酒大师、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树琪在演讲中表示,目前,我国葡萄酒经营者对葡萄酒基地建设重视程度较差,葡萄酒整体消费观念尚欠理性,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内涵缺乏认同。除此之外,王祖明还表示,国内葡萄与葡萄酒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我们许多的葡萄酒企业对自身所在产区风土条件和产品体系缺乏深入地研究,缺少了葡萄酒品牌营销所必须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元素,制约了国内葡萄酒品牌的社会影响。”
“葡萄酒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说,经营者对技术的认识、尊重度不够,技术支持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市场推广模式和本土葡萄酒文化建设滞后,缺乏市场细分和专业推广。而仅依靠品牌和概念,也是制约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应对策略:
提高产品品质 做好产品结构调整
会上,9位专家各抒己见,对中国葡萄酒行业如何走出“寒冬”献言献策,其中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珍海在演讲中表示,要想从“寒冬”里走出来,在葡萄酒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自身竞争力。“多年来,优质葡萄原料短缺一直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瓶颈,提高葡萄原料的质量是提高产品品质的关键所在,所以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王珍海说,企业要自强,除了要提升产品品质,还要强化行业自律。在面对市场大环境的压力和进口酒的冲击下,与大家一起抱团发展,消除假冒伪劣存活的土壤,共同提升国产葡萄酒的形象。
“面对困难,葡萄酒企业要加强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继续加大营销创新、质量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江说,中国葡萄酒行业应该进一步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加市场营销的创新力度,做好技术创新,提升酿造技术。不断丰富产品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中国酿酒大师、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树琪表示,中国葡萄酒行业要走出“寒冬”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好葡萄基地,积极做好产品结构调整,开拓葡萄与葡萄酒市场营销新思路,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人才培养。“只要把握好机遇,调整好结构,未来葡萄酒产业必将会一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