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游记
作者:wine红酒网 时间:2014-06-10 21:15:04
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沿相传每年春暖花开时节,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于关隘之上,直到芦叶凋零方才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沿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旧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沿雁门关之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一丈八尺,石条座底:上砌城砖,门三座。东门之上筑有楼台,名曰雁楼,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天险”。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沿雁门关附近峰峦错耸、峭壑阴森,清代学者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形象地描述了雁门关的天险之势:“雁门古句注,西陉之地,重峦迭献,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于其间。”
沿险要的地势决定了它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曾进行过许多著名的战役,掩埋过无数将士的尸骨。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常驻雁门,凭借关城之险,慎重防守,击败匈奴十万人马。汉朝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曾经率兵和匈奴在此鏖战,大获全胜,威震塞外。唐朝大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辽十万大军进攻雁门关,北宋名将发生在这里的战争不下千次。雁门关,北宋名将杨业在此以数千骑兵,采取出奇制胜的战术,击败入侵的十万大军,使辽兵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宋雍熙三年(986),潘美、杨业又率宋朝大军出击雁门关,准备收复失地,然而由于监军王先和主帅潘美的失误,在这次行动中,杨业身陷敌军重围,被俘后绝食而死。
沿抗日战争时期,雁门关在抗击日本鬼子侵略中又谱写了新的英雄战歌。1937年,我八路军120师挺进雁门关伏击日本运输队,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雁门关大捷”。
凭吊古战场。雁门关外尸骨寒。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雁门关为题,抒发怀古忧边的诗情。有名的是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沿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沿想象当年打仗的激烈场面,杀声震天,人仰马翻。
沿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沿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沿风很大。有一种苍凉的历史感。壮士的英魂,战地的白骨,使雁门关古战场显得格外悲壮肃穆。只要有人,战争就永远不会停止。突出战争,无谓的战争、冲突、摩擦,象现在的巴以冲突。这个动荡不定的世界!
沿这里也修有关帝庙。当地老百姓盖房的砖瓦好多都是从雁门关上扒下来的。
沿新千年五月
沿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那里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看着让人有些心寒,两千年了,还没有回家。